1月30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一篇关于新冠病*的论文将中国国家疾控中心变成舆论焦点。
这篇论文名为《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由中国国家疾控中心领衔,包括湖北省疾控中心、香港大学等十几个机构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首先想强调一点,这篇论文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被忽略了。
根据截至1月22日的最早例确诊病例数据,作者认为,每例患者平均将感染传给了另外2.2人。一般而言,只要R0大于1,疫情就会不断加剧,而疾病控制措施的目标是将再生数降低至1以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文版NEJM医学前沿在发表论文的中文译本时表示,随着疾控措施的不断加强,有理由相信目前的R0小于2.2。
R0,是一个数学术语,医学上可表示传染病的传染性,也被称为繁殖数字。R0值表现当一个传染病到了一个人身上之后,平均能传染给其他多少人。其中被传染的人指没有被感染过,没有接种过相关疫苗的人。
此外,这篇论文引起的最大争议是,疾控中心科学家们,没有第一时间把他们的发现公开,使得疫情防控措施滞后。
事后,国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副主任同时也是论文作者之一的冯子健各自都接受了媒体采访,对外表达的核心观点有二:
1、论文所用数据截至1月22日,且结论为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调查,并非临床诊断;
2、国家疾控中心并未瞒报数据。
从目前所知的公开信息仍无法推断疾控中心是何时明确“人传人”这一重要病*特征以及将它何时、如何上报给国家卫健委,如无意外,该时间线将永远是个黑盒子。
但我们仍可以通过追问一些问题去接近真相。比如,当面临这类紧急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一个国家的疾病控制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疾病相关信息又会如何流转?疾控中心究竟在其中有哪些权责以及扮演什么角色?
《第一财经》YiMagazine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教授。年SARS疫情之后,她主管并负责建立了全国范围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她从机制的角度给出了她的答案。
同时,我们也从这篇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