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化性肺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不可不知的防疫小知识
TUhjnbcbe - 2023/1/5 9:23:00
怎样判断得了白殿风 http://m.39.net/pf/a_4784618.html

《新冠肺炎防控与心理干预》为人们提供有关新冠肺炎的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防控知识,期望能够为人们答疑解惑,帮助人们正确积极地应对疫情。

先讲“病*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新冠肺炎的由来,日常生活中科学防控的多项措施,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时的处理方式。

1.什么是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肺炎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新冠病*感染人体后导致的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COVID-19,“COVID”是冠状病*病(coronavirusdisease)的简写“19”代表这种急性新发传染病暴发的时间点,即年。新冠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轻重不等,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干咳、乏力,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咽喉痛、头痛、寒战、恶心或呕叶、腹泻、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充血等。

2.哪些人是传染源?

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即从病*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表现为止的时期)内的患者同样具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发病后的5天内传染性最强,尤其是开始出现干咳或者发热症状时最为明显。

3传播途径有哪些?

新冠肺炎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病*污染的器具传播。飞沫传播是指患者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和呼吸等产生的飞沫,通过被易感者吸入呼吸道,或者黏附在易感者的眼、口、鼻黏膜引起的感染。

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直接接触

新冠肺炎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病*污的飞沫,通过被易感者吸入呼吸道,或者黏附在易感者专播。飞沫传播是指患者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和呼吸

的眼、口、鼻黏膜引起的感染。

4.空气会传播新冠肺炎吗?

新冠肺炎感染者呼出的带有冠状病*的飞沫中有很多小颗粒。这些小颗粒的直径一般在~微米之间,悬浮在空气中会形成气溶胶。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如电梯、房间、车厢等)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5.哪些人群易感,哪些人群易重症化?

新冠病*传染性极强,体内没有对抗新冠病*的抗体或者抗体滴度比较低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所以,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初,我们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现在,虽然很多人接种了新冠疫苗但如果抗体水平比较低,还是有可能会被感染,只不过感染后的结局不一样。接种疫苗后,即使被感染,表现也往往比较轻或者不典型,使住院率大幅降低。相反,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症状可能会比较严重。此外,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的表现及预后也不同。例如,与成人相比,儿童新冠肺炎的发病率低,且大部分

儿童确诊者比成人症状轻,恢复快,预后好,重症患者少,死亡病例罕见。年轻患者大多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重症人群多见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存在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

孕妇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重度吸烟者,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如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等)是高危重症人群,其病死率通常较高,是疫情防治的重点对象。

6.什么是新冠病*?

新冠病*是冠状病*家族中的新成员,为单链RNA病*,具有包膜。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已经研究发现的冠状病*家族主要有7种,除这次的新冠病*外,还包括导致年非典型性肺炎的SARS冠状病*(SARS-CoV)和导致年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冠状病*(MERS-CoV),以及其他4种仅导致轻微症状的冠状病*(HCoVEHCoV-0C43HCoV-NL63和HKU1)。

7新冠病*怎么使人得病?

在我们的生活中,病*、细菌无处不在,但仅有少部分细菌、

病*会使我们生病。尤其是病*,它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入侵宿主

主细胞之后才能复制增殖,从而导致宿主得病,单独的病*在体外并不能长久生存或增殖。新冠病*也是病*,和其他病*有关系

着同样的生物属性,即入侵人体细胞后通过复制、大量增殖而致

病。新冠病*表面有一种独特的蛋白,名为S蛋白,这种蛋白就

像打开人体细胞膜大门的“钥匙”。细胞膜表面具有一种血管紧张

素转换酶2(ACE2)受体,它就像细胞膜大门上的“锁”,这种受体在人体的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如肺、肾、胃肠道、心脏、肝脏和血管,而新冠病*的主要靶点正是肺组织中的ACE2受体。当病*的“钥匙”插入“锁”中,细胞便会认为病*是“自己人”,对它毫无戒心,病*便能顺利地进入宿主细胞,开始复制并释放大量新病*,并且通过一系列反应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最终导致疾病。

8.目前的主要致病*株有哪些?

新冠病*为单链RNA病*,具有不稳定性。本身就容易发生

突变或变异。新新冠病*目前存在多种突变株,为了避免用地名对不同突变株命名而产生地域歧视,WHO便用希腊字母对其命名,其中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这5种突变株

目前的流行性较强。年12月在西安发生的疫情主要是由德尔塔*株引起的。

9.什么是阿尔法*株?

阿尔法突变株最早于年9月在英国被发现,这种新型突变株的传染性在全年龄段人群中都明显增强,比原来的武汉病*株传染性高43%~90%,其死亡风险也增加了32%~%。据报道,阿尔法突变株与人体细胞的亲和力更强,更容易进入细胞,可以抵抗疫苗的保护性。

10.什么是贝塔*株?

贝塔突变株最早于年12月18日在南非首次报告,其与ACE2受体的亲和力增加了约倍,主要在非洲、欧洲和北美洲传播流行。贝塔突变株可以从COVID-19患者恢复期血浆中的中和抗体的“手里”逃脱,目有证据表明,目前新冠疫苗对贝塔突变株的保护性可能会减弱。此外,贝塔突变株的传染性也比南非先前流行的突变株高50%。贝塔突变株与非突变株相比,患者的住院率更高,但重症率和死亡率未见明显升高。

11.什么是伽马*株?

伽马突变株最早于年1月2日从巴西亚马逊州返回日本的4名旅客中被发现,其包含许多潜在重要突变,巴西的伽马突变

变株相较于当地非伽马突变株的传染性更强,目前主要在美洲和欧洲传播。部分单克降抗体疗法对伽马突变株的疗效可能下降。

并且伽马突变株对恢复期患者血浆中的中和抗体的抵抗力也增加了约34倍,部分伽马突变株还可能导致患者再感染的风险增加,

且疫苗针对伽马突变株的保护作用可能下降。

12.什么是德尔塔*株?

德尔塔突变株最早于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其主要特

点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加。该突变株的复制效率更高,从而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性和传播性。有研究表明,感染德尔塔突变株的患者体内的病*载量比其他*株高倍。德尔塔突变株进入细胞的效率更高,还会造成更严重的组织损伤。发现该*株基本传染数(RO)在89之间,如此强的传播能力,与水痘、天花一样迅速同时发现其致病性强,感染后重症化比例更高。这个很特殊,与以前流行的其他传染病的病*变异不一样。一般来讲,大多数病*在环境宿主变异后传染性增强,但致病力减弱,其目的是为了病*自身的生存。德尔塔突变株在体内潜伏期较短,一般在感染后4天内即可被检测到,而其他变异株则需要6~7天。德尔塔突变株的复制效率高、病*载量高、呼出病*浓度大、发病较为隐蔽、潜伏期短、病*转阴时间长,在同一个空间于发病前4天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相处,均有可能被感染。这使得德尔塔突变株更容易发生超级传播事件。目前德尔塔突变株的传播已经超过其他所有病*株,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研究证实,相较于未接种疫苗的病例,接种过疫苗的病例病*载量低、感染后抗体产生速度快、发生重症比例低、住院时间短,因此疫苗对德尔塔突变株的感染者仍有保护作用。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确诊的例本土病例进行全基因测序发现,这些患者体内的病*均与年12月4日巴基斯坦人境航班报告的境外输人病例高度同源,即德尔塔变异*株。但目前具体传播过程尚不明晰,各传播链之间缺少明确关联性,后续多轮核酸检测中又陆续发现阳性病例,说明已经存在外溢病例及社区传播,疫情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也是疫情防控部门的管控措施及力度都比较大的原因。

13.什么是奥密克戎*株?

奥密克戎突变株最早于年11月9日在南非被发现,目前已取代德尔塔突变株,成为南非最主要的突变株。由于奥密克戎突变株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目前相关报告较少,全球对该突变株的认识有限。但可以发现其传染性、传播力比德尔塔突变株更强,目前已经在欧美国家流行,甚至已取代德尔塔*株成为南非、美国等地的主要流行*株。但其致病力似乎没有德尔塔突变株强,轻症病例占多数,且部分患者无症状。

14.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杀灭病*?

高温和紫外线可破坏病*结构,能有效灭活病*,但不适用于家庭日常消*。可在无人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每次照射时间不小于30分钟;75%乙醇、乙醚、含氯消*剂、过氧乙酸和三氯甲烷等脂溶剂均可使病*表面的蛋白质失活,在短时间内杀灭病*。含氯消*剂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和家庭的一般物品消*中被广泛使用,但不可用于空气和皮肤的消*。而次氯酸水除一般物品消*外,还可以用于室内空气、手、皮肤、黏膜以及二次供水设备表面的消*。

15.气温及气候对病*有什么影响?

温度与湿度是影响新冠病*存活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温度为5~11℃、湿度为60%~80%时,新冠病*的存活时间最长,传播最强;而当温度超过20℃时,其传染性明显下降。在低温、低湿度环境下,病*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显著增加。因此,冬季时气温下降、气候干燥,病*存活久,更易导致新冠肺炎的暴发。

16.进口冷链食品是否会传播病*?

疫情暴发以来,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被多次检测出新冠病*,这也是国内偶发点状感染的原因之一。研究证实,在4℃的冷藏条件下,新冠病*可以在外包装上存活14天并保持高感染性,冷链食品具有传播病*的可能性。我国现已对此高度重视对进口食品采取严格的检疫及消*措施,因此这种方式的传播风险极低。

17.何为疑似病例?

满足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条[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2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并具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意1项(①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冠病*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聚集性发病)。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冠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18何为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就成为确诊病例:①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核酸阳性;②病*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冠病*高度同源;③新冠病*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④新冠病*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

19.何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指没有新冠肺炎的任何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测新冠病*病原学呈阳性,此类人群是重要的传染源。在我国现阶段防控情况下,不论无症状感染者有没有出现新冠肺炎临床症状,都会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管理,一旦医院诊断治疗。

20.何为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在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包括①在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③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④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⑤密闭环境下共同进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⑥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⑦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1米内)接触的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⑧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其他人员。根据目前对疾病的认识,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时间是14天,14天后如果没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就可以解除医学观察,但应继续主动配合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进行医学观察,做好健康管理。

21.何为密接的密接?

密接的密接是密切接触者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在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22.何为聚病?

聚集性发病是2周内在小范围区域(如家庭、办公室、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3.何为可疑暴露者?

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冠病*病原学检测阳性的动物、食品或环境等,且暴露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24.核酸检测的意义是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迅速,为快速识别新冠肺炎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迅速阻断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需对特定人群开展核酸检测,甚至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对早诊早治、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对密切接触者等人群进行核酸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那些已经感染了病*但尚未出现症状的患者,有利于及早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这样既可以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又可以减少自身疾病进展至重症的风险。在中高风险地区科学合理地开展核酸检测有利于精准防控,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25.核酸检测结果如何解读?

根据最新版新冠病*诊疗指南、防控方案及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对新冠病*的核酸检测均应至少检测ORFlab基因及N基因(或E基因),所有检测的通道同时阳性时可判定为阳性,且需强调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新冠病*感染,应考虑样本的采集与存放病*感染的部位、RNA提取方法、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等多个环节中会导致假阴性的因素。同时在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对于单通道阳性结果,不仅要求重新采样及检测,对结果判定也增加了新的要求,即重新检测结果仍为单通道阳性时,判定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增加了一种判定情况,即2种类型标本均检测得到单靶标阳性结果时,应判定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26.为什么要做多轮核酸检测?

对于处在中高风险地区的人群来说,需要进行多轮核酸检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新冠病*从侵入人体到最终通过实验室检测查出核酸阳性,需要一定时间,而病*在人体有复制期和抑制期,在病*抑制期的时候,有可能检测不到。

(2)由于少部分感染者可能存在间歇性排*的情况,采样时可能正好处干不排*的时期,因此对于感染者也可能出现检测不

到的情况,容易造成漏检;同时由于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不同的人体内病*含量不等。如果体内病*量较低,无法达到检测限值,也可能检测不到。

不同人员采样的手法可能不同、采样时没有采集到精准的部位、RNA提取方法的差异、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问题等原因,可能会出现部分标本假阴性,造成漏检。

27.个人在进行核酸检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就近进行核酸检测,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除进行采样时摘下口罩外,其余时间要全程佩戴口罩直

至回到家中,避免与人交谈。

(3)携带身份证等证件,主动出示健康码”。

(4)服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管理,采样位和等待位保持2米以上距离,排队人员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5)为避免采样时出现呕吐等情况,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样前2小时内勿进食。

(6)为避免影响检测结果,采样前30分钟内请勿吸烟、喝酒或嚼口香糖等。

(7)采样时,尽量和采样人员之间保持距离,不要将随身携带的任何物品(身份证、钥匙、包等)放置在采样台上,也不要用手触摸采样台。

(8)为减少剧烈呛咳反应的发生,采样时要保持放松,不要紧张,减少吞咽等动作。

(9)采样后立即离开采集点,避免在采集点周围吐痰、呕吐。

(10)采样结束后注意手部卫生,及时洗手、消*,清洗面部。

简单总结一下核酸检测有三快:采样前快速摘取口罩,采样后快速戴好口罩,并快速离开采样区。

28得了新冠肺炎怎么治疗?

治疗的基本原则为通过对患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使其

达到无害化状态。简单地说,治愈的患者不再具有传染性。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将疑似及确医院隔离治疗,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只需在指定地点隔离观察即可,不需用药。对于轻型、普通型病例给予一般治疗,建议其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的能量摄入,并对其加强支持治疗、抗病*治疗,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康复期血浆等免疫治疗。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重点加强呼吸支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并发症。a-干扰素、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等广谱抗病*药以及一些中成药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具备一定的抗病*效果,但并非特效药。目前在国内外学者的努力下已有多个针对新冠病*的特异性抗病*药物上市,据报道,目前疗效较好的药物主要包括:①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药物,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该药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死亡风险降低78%;②帕西罗韦(Paxlovid),是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口服抗病*药,Ⅱ~Ⅲ期临床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受试者出现症状后的3天内服用,能将轻度和中度成年患者住院或死亡率降低89%:③莫努匹韦(Molnupiravir)美国默沙东公司研发、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在新冠肺炎感染的早期使用莫努匹韦能使未接种新冠疫苗的高危成人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50%。已上市的抗病*药物及更多的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抗病*药物,将为攻克新冠病*带来曙光!

29.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就意味着感染了新冠肺炎吗?

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表现,不是新冠肺炎所特有,也有可能是“普通感冒”(俗称上感”)或“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三者的鉴别要点如下:

(1)病原体不同:“上感”大部分由病*感染引起,以鼻病*为主;“流感”由流感病*感染引起;“新冠肺炎”由新冠病*感染引起。

(2)传染性不同:“上感”大部分情况下不传染,偶有密切接触引起传播:“流感”及“新冠肺炎”均可经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病*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但“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更强,目多有明确的流行病史。例如2周内曾接触确诊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或来自病例报告社区等。

(3)感染部位不同:“上感”病变部位在上呼吸道,即鼻、咽、喉等部位;“流感”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可累及下呼吸道;“新冠肺炎”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即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多表现为肺炎。

(4)症状有区别:“上感”以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可伴有咽部不适,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流感”症状较“上感”更重,多以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起病,可伴有咽痛、咳嗽、流涕等症状:“新冠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5)辅助检查不同:“上感”血常规大多正常;“流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新冠肺炎”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上感”胸部影像检查完全正常;流感”多在并发肺炎后胸部CT呈现斑片影、磨玻璃影:“新冠肺炎”常表现为肺炎,早期胸部CT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且可迅速进展。

30新冠疫苗有哪些种类?

根据疫苗研发技术路线的不同,目前的新冠疫苗主要分为6类,分别是灭活疫苗、病*载体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样颗粒疫苗和减*活疫苗,但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是灭活疫苗、病*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对病*大量培养、理化灭活得来

的,其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代表疫苗有科兴的灭活疫苗和北京生物和武汉生物研发的灭活疫苗。

(2)病*载体疫苗:病*载体疫苗是将病*的抗原基因嵌入特定的病*载体活细菌载体所得,易生产制备,易运输,接种剂次少,诱发免疫反应迅速,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主医院和康希诺生物研发的腺病*载体疫苗Ad5-nCoV(可雾化接种)阿斯利康/牛津大学研发的AZD及美国强生研发的Ad26.COV2S。

(3)核酸疫苗:是体外构建mRNA片段作为免疫原,导入人体合成蛋白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制作快、容易量产,生产工艺简单;缺点是RNA容易被降解,储存条件严苛,有效期短,技术成熟度相对不高。代表疫苗有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BNTb2和Modena研发的mRNA-

(4)重组蛋白疫苗:是将病*抗原基因重组构建在表达载体,再转化到细胞中诱导表达抗原蛋白,纯化得来的。易生产制备可量产,相对安全;缺点是需找准表达系统,否则无效,即病*若发生变异可能会无效。代表疫苗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智飞生物研发的ZF。

31.接种疫苗必要吗?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病*传播与感染的有效手段,是预防重症新冠肺炎的唯一手段。尽管各种疫苗的研制原理、接种剂次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上市的各种疫苗对新冠病*感染的预防效力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50%,且预防重症新冠肺炎的效力均高于70%,有的甚至接近%。

32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的局部不良反应以接种部位疼痛为主,还包括局部瘙痒、肿胀、出现硬结和红晕等,全身不良反应以疲劳乏力为主,还包括发热、肌肉痛、头痛、咳嗽、腹泻、恶心、厌食和过敏等总的来说,灭活疫苗不良反应最轻微,病*载体疫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最高,曾有报道表明接种该种疫苗诱发了罕见但致命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33.打过疫苗就不用防护了吗?

接种疫苗后并不表示%不会感染新冠病*,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没有一种疫苗对新冠病*感染的预防效力可以达到%。可能的原因有:每个人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度不同,产生的抗体量不同;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会在逐渐上升至峰值后又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加之疫苗对变异病*的效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接种疫苗后仍应保持常态化的防控,即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和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34.新冠疫苗该如何接种?

我国现在主要使用的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接种2剂间隔2~3周。但为了增强疫苗保护效力及其持久性,建议2剂完成后间隔6个月再接种加强针。我国还使用*事科学研究院/康希诺生物联合研发的病*载体疫苗,此疫苗仅需接种1剂。此外,我国还在多个省市投入使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此疫苗需接种3剂,第2针与第1针间隔28天,第3针与第2针间隔大于28天但与第1剂间隔应小于6个月。国外上市的辉瑞新冠疫苗和莫德纳新冠疫苗都是核酸疫苗,均需接种2剂辉瑞疫苗两针的间隔为21天,莫德纳疫苗两针间隔为28天。

35.接种疫苗感染新病*吗?

接种疫苗不会导致人感染新冠肺炎,因为新冠疫苗使用的是灭活的病*、病*的合成核酸序列或载体携带的病*部分(如刺突蛋白),这些都不会导致新冠肺炎传播。

36.有过敏史的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对新冠疫苗成分、辅料和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有过敏史的人群不可以接种疫苗,因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接种的主要是灭活疫苗,成分主要是灭活的新冠病*,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

37.孕妇儿童应该接种新冠疫苗吗?

目前没有孕妇接种的相关研究数据,暂不推荐孕妇接种新冠疫苗。3岁以上儿童如无禁忌可接种灭活疫苗。

38.哪些人群不宜接种新冠疫苗?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者。

(2)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3)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或近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者

(4)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

(5)此外患有影响免疫系统的慢性病、HIV感染、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如化疗)等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应考虑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病*烧

3

9.接种新疫苗后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新冠疫苗后,受种者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留观无异常后方可离开,若离开后出现高热(大于℃)或局部红肿大于25厘米,需及时向接种医院就诊。在接种当日,注射部位应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适当安排休息。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可不知的防疫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