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国钢丁凤鸣韩蕾
新冠肺炎暴发后,疫情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球,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新冠肺炎的重症率约10%,致死率3.4%左右,大约是H1N1流感的10倍。关于新冠肺炎的防治策略,一是如何做到早诊断,二是如何早期识别疾病的重症倾向,将治疗端口前移,从而降低疾病死亡率。
上海交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旻教授团队在诊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发现“小身材”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有着大能量,与新冠肺炎的诊断与病情转归密切相关,且可以作为病情监测的良好指标(Allergy.6月20日在线版)。
EOS对于新冠肺炎有重要的辅助确诊意义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国钢博士、丁凤鸣博士及级硕士研究生韩蕾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旻教授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今年2月时,在新冠肺炎的患者中是否用激素一直争议较大,由于外周血EOS是慢阻肺中是否用激素的重要标志物,于是张旻教授就与正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诊治新冠肺炎的谢国钢博士联系,让他注意一下患者的外周血EOS计数。
谢国钢发现,即使是普通型和轻症的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也会出现外周血EOS的降低,而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甚至低于检测值下限。
但有趣的是,如果患者的EOS慢慢上升,往往预示着患者的病情恢复。
在张旻主任的总体设计下,该研究共收集了85例轻症患者与12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在医院发热门诊诊治的其他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EOS在新冠肺炎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与众不同。
发热门诊肺炎患者中,41.7%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外周血EOS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发生率明显高于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流感肺炎患者的13.3%以及其他类型肺炎患者的22.7%。预示着EOS对于新冠肺炎有重要的辅助确诊意义。
事实上,张旻教授作为市级专家,在对输入性病例进行会诊后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些输入性病例在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的情况下、均普遍出现了外周血EOS的明显下降。
外周血EOS的降低对于重症具有提示作用
住院新冠肺炎患者中,入院时71.1%的患者EOS计数低于正常范围,45.4%患者EOS计数低于检测值下限,而所有的重症患者EOS计数均低于检测值下限。入院时EOS计数低的患者比正常EOS计数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发热、疲劳和呼吸急促等症状,胸部CT提示病灶更多且肺部病灶出现进展的风险更高,患者住院时间和总病程更长。这些结果说明了外周血EOS的降低对于重症具有提示作用。
有意思的是,外周血EOS水平随患者病情改善逐渐恢复,并与胸部CT的改善同步(12d与13d),比体温恢复延迟(12d与10d),但早于核酸转阴(12d与17d)。与淋巴细胞计数相比,EOS计数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趋同性更好。
轻症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平均于起病第4天降至最低,随后开始回升;而重症患者平均第11天才出现回升。
这些结果提示,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许是监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变化的良好指标,对于发病一周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没有恢复趋势的患者,高度提示患者有重症化倾向,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这一现象也被科室去武汉雷神山的医疗队应用在了新冠肺炎的患者管理中。
由此可见,外周EOS作为一种快捷、简便、价廉的检测方法,在新冠肺炎中的诊断、重症预测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医疗资源有限的区域更具有实用价值。
#医师报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