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化高质高效发展
——专访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唐双福
记者李朋特约通讯员周能
为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及重庆市委、市*府有关决策部署,围绕“建好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保证粮食安全”这条主线,为“十四五”农田建设和农机化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近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暨农机化工作现场会,会议分析了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暨农机化发展形势,6个典型区县作了交流发言,对未来发展明确了思路和要求。会后,本刊记者就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化工作相关情况,对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唐双福进行了专访。
南川区东城三秀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地记者:年,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唐双福: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农田、农机工作者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田、农机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工作成效显著,高标准农田建设迈出新步伐。
家底基本摸清。在市、区(县)两级共同努力下,历时10个月,核实了全市多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空间位置情况,基本摸清全市“十二五”以来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底数,并落实到“一张图”。采取大数据分析、室内判读、抽样调查、区县核实方式,对全市宜机化农田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全市万亩宜机化农田底数并落实到“一张图”。这“两张图”为未来农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建设总量创出新高。近年来,在各级财*相对困难、许多支出大幅压减的情况下,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财*补助资金不降反增。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万亩;年,建设任务为万亩;年,建设任务增加至万亩,资金总量也创出新高。
“七化”示范有序推进。为探索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在渝北、江津、大足等10个区县启动以“七化”(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为方向和目标的示范区建设。目前,相关区县已完成三年总体规划编制、年度项目初设评审和批复工作,正全面进入实施阶段,相关做法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认可。年12月20日,忠县“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通过三年建设正式开园,上至农业农村部、下至社会各界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耕地质量有效提升。年,争取财*专项资金万元,新建市级以上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个,将耕地质量监测点纳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构建完成每10万亩耕地设立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监测网络体系。积极推进酸化土壤改良,示范面积10万亩,建成千亩示范区5个。在南川区等10个贡米核心产区开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土壤综合评价,集成示范并推广贡米生产提质增效措施。初步建立起了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库和数据库。全域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全市耕地质量比上年度增加0.14个等级。耕地质量监测与建设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农田建设司领导专程来渝调研。
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年,先后出台了《重庆市人民*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农田建设项目验收有关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农田建设项目预算编制规定(试行)》《关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先建后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策性文件,制定了初步设计编制指南、评审要点等技术标准规范,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趋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市里按照规定程序开展了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工作,经市*府同意,对排名靠前的南川、潼南、万盛、荣昌4个区县分别奖励万元。
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持续加大对贫困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资金倾斜投入力度,年安排农田建设任务88.73万亩、资金12.65亿元,超过年度建设任务和资金总量的50%,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推产业快速发展,为贫困区县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基础。石柱县中益乡蜜蜂小镇、中药材基地建设,开州区大进镇万亩荒山变茶园,城口县沿河乡建起的上百个食用菌基地,都是高标准农田“建基地,促产业,助脱贫”的生动写照。
记者:年,重庆市农机化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唐双福:年3月1日,重庆市正式实施《重庆市农机化促进条例》,专设“农田宜机化改造”和“扶持措施”章节,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法制保障。年,重庆市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多元筹资机制,统筹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田宜机化改造,为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指明了方向。此外,市*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多个促进农机化发展的*策性文件,为促进农业机械化提供了重要*策支持。
农机购置补贴*策稳定实施。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与市财*局、市商务委联合出台《重庆市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推进了老旧农机报废、现代农机配备进程。严格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操作方式,组织实施中央财*农机购置补贴*策。全年共受理补贴申请9.6万份,补贴资金1.04亿元,获补机具达8.48万台(套),同比增加万元、0.97万台(套),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突破1万台(套)。
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推进。全市累计改造78万亩,建成10个万亩级“宜机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重庆市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获评“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成果”“中国十大农机化适用技术”,潼南区、江津区、荣昌区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推介的第一批11个全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典型案例。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集成多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垫江县、梁平区油菜示范基地和巫溪县马铃薯示范基地农机化率达90%以上。永川区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县”。全市主要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各达万亩、万亩、万亩,同比分别增长3%、8.5%、7.5%。水稻机播机插面积达万亩,机收面积突破万亩,同比增加36万亩,机收比率超70%,节本增收达15亿元以上。
记者: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农田、农机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请您介绍一下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化工作的目标任务。
唐双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今年全市的建设任务为万亩。到年预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改造提升万亩,打造千万亩高标准、高质量“千年粮仓”(10个50万亩级、30个10万亩级、50个5万亩级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到年,预计建成高标准农田0万亩,改造提升万亩。
在农机化建设上,年,全市将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市级专项“先建后补”面积10万亩以上;水稻机插秧机直播面积达到万亩、机收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农机总动力保有量达到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3.5%以上;农机安全生产平稳向好,无重大安全事故。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宜机化农田总面积达到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高于我国丘陵山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5个百分点以内。
记者:未来,重庆在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绘就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新蓝图”上有哪些要求?
唐双福: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围绕“一个转变、两个提升、三个坚定不移、四个坚持”下功夫、见成效。
“一个转变”,即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实现由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由财*投入单一渠道向多元筹资、由项目管理向综合管理服务的转变。
“两个提升”要求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市耕地质量有效提升。
“三个坚定不移”,是指要坚定不移地走规模开发整镇推进的农田建设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以“宜机化、水利化”为重点的“七化”农田建设之路,坚定不移地走集约高效、生态友好的农田建设之路。
“四个坚持”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力补齐农田宜机化、水利化方面短板,全面提高机械化水平;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打造千万亩高标准、高质量农田项目区,建设重庆“千年粮仓”;坚持结果导向,推进项目滚动实施,做到当年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完成主体工程;坚持“建、管、用”结合,确保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转、高水平利用。
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按照“两全、两高、两融、两适”(两全:全面、全程;两高:高质、高效;两融: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两适: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农田建设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切实为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当前特别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改地适机,为大中型农机作业提供便利;二是改机适地,创新推出适合重庆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的现代农机系列装备。
《农家科技》杂志(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