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性病变征象 主要侵犯肺间质的病变称间质性肺病,包括种以上疾病,其HRCT表现可归纳为以下4类。
线状与网状影。①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肺内1?2cm长的线状影,位于小叶之间,不累及小叶核,多个小叶间隔增高可勾画出肺小叶的外形,呈多边形,以肺周边部显示最佳,可能与周边部肺小叶发育较好有关。②小叶内间隔增高,为小叶内更加细小的线状影,自小叶核中心向小叶间隔延伸,与小叶间隔增厚一起构成呈细网格状。③小叶核增粗及密度增高,小叶内细支气管管壁增厚。④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外观呈结节状或均匀增厚,支气管壁增厚,常见于转移瘤与结节病。⑤胸膜下线,为平行于胸廓内缘、胸膜下1cm范围内的弧形线状影,可见于间质性疾病,也可为局部肺膨胀不全所致。此类表现见于众多间质性肺病,如心力衰竭、原发性间质肺炎(7种)、结缔组织病肺部病变、结节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石棉肺、药物性肺炎等。如图1,心脏病左心衰竭所致肺水肿,右中下叶多发小叶间隔增厚(箭)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无尾箭头)、胸腔积液(E)。图2,多发性肌炎肺部病变。胸膜下线(箭)、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
图1
图2
结节状影:与实质结节不同的是其边缘清楚、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叶间裂及胸膜下、小叶间隔及小叶核。见于结节病与肺癌性淋巴管炎、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等。①结节病的结节特点为细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间隔及胸膜下结节影,同时合并线状与网状影,病变以上叶为主,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晚期可见肺结构扭曲。②癌性淋巴管炎的结节位于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胸膜下,同时显示小叶间隔及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临床上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③肺尘埃沉着病变以两上肺为主,合并线状影及网状影,晚期融合呈大块状,大阴影外侧与胸膜之间见肺气肿征象。如图3,结节病,右上叶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无尾箭头),支气管血管束周围、胸膜下多发结节(箭)。
图3
囊状与蜂窝状影:包括多种影像学征象。①蜂窝状影,常为间质性肺病的晚期表现,也称终末肺,是肺结构破坏及纤维化的结果,胸膜下最常见,可为大蜂窝状(小叶间隔增厚)及小蜂窝状(小叶内间隔增厚),最常见疾病为原发性间质纤维化。②囊状影,呈薄壁含气腔,壁厚度1mm,见于肺淋巴管肌瘤病及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等。③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见于纤维化严重的病例,外周支气管呈曲张状增宽及管壁增厚。④空洞化结节,指结节出现不规则空洞,壁较厚及不规则,常见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如图4,原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左上叶大小不等的蜂窝状影(箭)。图5,IPF所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箭)。
图4
图5
磨玻璃密度影:见于间质性肺病的机制为肺泡壁增厚,常提示病变为活动期或可逆期,见于急性间质性肺炎(AIP)、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肺泡蛋白沉着症等。另外,有些间质性肺病也可出现实变,如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0P)。如图6,急性间质性肺炎。右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及小叶间隔、小叶内间隔增厚(箭)。
图6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