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提到,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据此,新版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短短几句文字中,多次出现CT值。究竟什么是CT值?这还要从目前新冠病*的主要筛查方式说起。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斌介绍,目前的新冠病*核酸检测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病*RNA运用逆转录后PCR的方式扩增目的序列进行检测。所谓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报告系统,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对PCR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起始模板的定量检测。因为有扩增的过程,所以核酸检测方法通常准确性很高。
这一检测方法是年由美国AppliedBiosystems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定量试验技术,它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模板的初始浓度。核酸CT值是什么意思呢?CT值,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又称循环阈值,是阈值线与扩增曲线的交点对应在X轴上的值,是循环数。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李斌解释,核酸检测的方法是将病*的基因指数扩增,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2的0次方是,2的20次方是00万,2的30次方0亿,2的40次方是万亿,CT值=40,表示该病*样本基因放大2的40次方,即经历40回合的几何级数放大后,侦测到荧光值可达到阈值。CT值代表人体内的病*含量的多少。简单地说,就是在做核算检测时,检测仪器需要把病*样本基因放大到一定程度才能侦测到病*。病*核酸浓度越高,荧光强度越高,循环阈值CT越小。简单来说↓CT值越小:
说明循环次数越少,用的时间越短,不用放大多少倍就能检测到病*。这代表病*浓度越高,越容易被侦查到。
CT值越高:
代表需要越多时间与循环,病*需要放大很多倍才能被侦测到,CT值越高代表病*含量较少。
翻阅《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二版)》发现,关于结果判断一项,写道:阴性:无CT值或CT值40。
阳性:CT值37,可报告为阳性。
可疑:CT值在37-40之间,建议重复实验,若CT值40,扩增曲线有明显起峰,该样本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李斌表示,CT值受到样本、实验室环境以及仪器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因此CT值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即使相同情况对标本进行二次检测,CT值也不会完全一致。王贵强进一步解释,如果按照核酸CT40的标准,核酸检测结果仍然可能阳性,导致很多患者迟迟无法出院,但这些人已经没有传染性了,长期滞留在医疗机构,既不利于康复,也影响其他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案还有哪些新变化?一图了解↓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杨子侍佳妮王美杰张龑飞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