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化性肺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说点好消息美国首例新冠肺炎康复
TUhjnbcbe - 2021/8/12 1:40:00
治白癜风秘方 http://m.39.net/pf/a_4658932.html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3分钟。

最近,看到好多朋友和读者说,真是太难了,疫情还没结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每天都在大规模增加,这两天又是来了禽流感,又是着火,又是地震,今天又是股灾,真的让人没法生存了。很多人都说,现在都不敢刷朋友圈和新闻了,一看就是各种坏消息,搞得人心惶惶,那么今天,我来告诉大家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消息吧,顺便也给大家科普一波。就在前天,顶级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多篇关于新型冠状病*(-nCoV)病例的论文,其中一篇介绍了美国首例确诊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临床表现,其中记录了美国第一例新冠病*的肺炎患者经过一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治疗后,病情迅速出现了好转。这些权威专业信息的公开,无疑对目前新冠病*的医学研究有很大帮助和指导意义,也为全球民众传递了很大的信心,我在网上搜索了解了很多信息,这里先简单给大家说下这个康复病人的情况吧。

1.治疗经过

这名患者是一位35岁的男性。今年1月15日,他结束了在武汉的探亲,返回到了美国华盛顿州家中。他在返回美国后出现了一些咳嗽。第二天,他还自觉有一些发热。第三天,他选择在家休息,并依旧感觉有发热现象。第四天,也就是1月19日,这名男子在看了美国疾控中心关于新冠病*爆发的警报后,医院看一看。他自行佩戴了口罩,并前往了位于华盛顿州斯诺霍米什郡的一家急诊室。医生在了解了他的症状和旅游史后,为他进行了一系列检测。尽管这名男子告诉医生,他从未到过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在武汉期间也没有和患者接触过,医务人员还是按照考虑他有可能感染了新冠病*。并要求这名患者回家,在当地卫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自我隔离。第五天,也就是1月20日,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这名男子的新冠病*检测结果呈阳性。在疾控中心、华盛顿州和医院医务人员的紧急协调下,这名患者被收治医院的隔离病房进行治疗。在患者住院时,已出现恶心和呕吐现象。在入院后的最初几天,这名患者只是接受辅助性的照料和对症治疗,例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使用昂丹司琼抑制呕吐,愈创木酚甘油醚止咳。值得一提的是,在住院后的第二天,他出现了腹泻和腹部不适。并且在腹泻的粪便样本中,医生们也检测出了新型冠状病*的存在。在接下来的5天里,除了伴有心动过速的高烧之外,这名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标依旧维持稳定。然而,到了1月24日,也就是患者入院的第5天,胸片结果发现左下肺叶有肺炎的表现,患者的呼吸情况也有所变化,血氧饱和度下降到了90%(咱们正常人应该是95%以上)。1月25日,入院第六天,医生们决定为他输氧。然而患者的情况并没有改善,患者在入院后持续高热、疲劳和咳嗽,呼吸道和粪便取样的新冠病*检测均呈阳性,胸片提示显示双下肺条索状阴影,表现和非典型性肺炎一致。考虑到患者的情况没有好转,入院第七天,也就是1月26日晚上,医护人员在认真考虑后,决定上一个还没有正式获批的新药——Remdesivir(中文暂译:瑞德西韦)。入院第八天,1月27日,这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了立竿见影的改善。他不再需要吸氧,氧饱和度也恢复到了94%-96%。双肺下叶的啰音消失,食欲也开始恢复,体温自发病以来第一次降到正常(37.3℃)。截至1月30日,患者仍在住院治疗,除了日益好转的干咳和流鼻涕外,已没有其他症状。这就是美国首例新冠病*患者的治疗经过。

2.关于Remdesivir

这款新药Remdesivir属于抗病*药物,是一个核苷酸类似物前药。Remdesivir最早被发明出来,是为了针对埃博拉病*的,生产商为吉利德(Gilead)公司。说到这里,有人肯定问了,这药这么牛逼,新型肺炎有救了,还不赶紧的全球生产供应啊?别说,如果这个事是某研究所研究出来的,那估计能吹上天,各大媒体恨不得搞个大新闻。但是吉利德的官方声明非常谨慎,声明说:这款药物尚未在全球任何地区获得许可或批准,也尚未证明其任何用途的安全性或疗效,此例治疗是在无任何已批准治疗方案前提下的紧急方案。这就是现代医学科研的严谨之处。该药物是在病人发病第七天的时候才使用,使用后病人立刻有好转,这个还不足以说明是Remdesivir起的作用,患者患病这么久,万一自身已经产生抗体了呢?何况这还只是个例。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一个人感冒了,在感冒的第三天自愈了,而那天他恰好吃了根香蕉,你总不能说香蕉能治愈感冒吧?对比国内某某研究所,把SARS病*放入培养皿中,倒入“洁尔阴”中草药洗液,然后病*死了,就认为“洁尔阴”对SARS病*有抑制作用,简直了,还好没有往培养皿里撒泡尿,不然淹死了病*岂不认为撒尿对病*有抑制作用了。那么如何才能验证这个药到底有没有用呢?这就要给大家科普下现代医学领域著名的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

3.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

还是拿那个感冒的例子,怎么证明一款药对感冒有没有治愈作用呢?首先,你不能用一个人来说明,个例肯定没有说服力,所以就需要有一定的样本,而样本越大越好,样本越大,统计结果越能稀释掉那些特例(例如某些人免疫系统特别强或特别弱),也就越能逼近真实情况。其次,一定要随机,比如,有人感冒一天的,有感冒三天的,也年纪大体质差的,有年纪轻体质好的,你不能拿年纪大的和年纪轻的做对比,那样一样没有说服力,所以在选取样本的时侯要尽量随机。到这里,有人估计该想出来了,搞两组,随机抽取各种感冒患者,一组每天喂药,一组不喂药,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吃药那组很快治愈,而没吃药的那组没治愈,是不是就说明了这款药对治疗感冒有用了?这依然不够严谨,因为有的人吃了药,心理会认为我吃了药,在情绪、信心等等方面都会不一样,而没吃药的在信心上会是另一种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说到安慰剂效应,这里有个历史来源。二战期间,美*在攻占意大利南部海滩的战斗中,镇痛剂很快就用完。当不断增加的伤兵痛苦的嚎叫着要镇痛剂时,当时的*医Beecher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让护士给他们注射生理盐水并骗他们说里面加了强力镇痛剂。结果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这些注射了生理盐水后的伤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哀嚎,疼痛止住了。这就是著名的安慰剂效应的最初来源,而事后被证明,安慰剂效应起到的心理作用是会影响大脑神经元活动和免疫系统。所以,回到上述的问题,如何严谨的证明一种药物对一种病有没有用呢?正确的做法是大样本随机取三组患者:第一组是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用来观察病人疾病在没有治疗情况下的自愈效果。第二组是安慰剂组,给病人吃没有治疗成分的“假药”,用来观察病人的心理作用对疾病的影响。第三组是治疗组,给病人吃真药,观察这种药物或疗法的真实治疗效果。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病人知道自己是属于第二组,知道你给他吃的是假药,那么他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一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这里又引申到“双盲”的概念。首先,让病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组,这个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了,这就是双盲中的“单盲”。但其实医生也不应该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组,这才是“双盲”。因为医生出于自己的主观目的,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病人产生暗示,例如说,我知道你是安慰剂组,而我希望该疗法能被盲测认定,我就会暗示你你现在吃的是假药。又或者,我身处治疗组,我会更加认真细心,从而使三组病人并不是处于公平的位置。这些来自医生的主观偏见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所以人们改进了盲测的方法,把医生的眼睛也“蒙起来”——所有数据加密,连医生都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一组,而统计工作由第三方来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屏蔽来自医生的偏见影响,让实验更加客观公正了。以上,然后根据结果统计,只有第三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前两组,才能证明该药物或疗法的有效性是真实的,包括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都会通过该实验来一一收集并再次实验举证。这才是著名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现代医学,一款药物从研发到上市拿到批准,必须经历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的确认,而你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所以上次我说,这次疫情,等不了特效药或者疫苗出来了,撇来研发不说,光这个实验就要好久。其实,这里额外说句,不管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我都没有偏见,只要拿到许可的上市药物,经过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我就认,关键可笑的是,很多国内的中草药,是没有这个环节的,或者即便有,也没那么严谨,不信的话,你们观察下很多中药上面的说明书副作用一栏,是不是大多写着:尚不清楚,当然这里点到为止,就不多说了。4.临床实验已开始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出于这篇论文的提到的康复案例,关于Remdesivir药物的临床试验将于2月3日,也就是今天,医院启动。由首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彬教授牵头。对新冠病*感染的入组轻、中度患者进行III期临床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单盲和安慰剂对照,以确定remdesivir是否对-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是否安全和有效。总样本量预计例,试验预期于2月3日开始,4月27日结束。让我们一起期待之后更多的好消息。参考资料:[1]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点好消息美国首例新冠肺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