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下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江山平(年获中山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原计划加入2月7日下午飞往湖北的广东省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队,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工作,“我的行李和防护服都准备好了。”
但2月7日上午,江山平接到钟南山院士的电话,通知他一定要参加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当天下午召开的全省新冠肺炎救治攻关会议。
最后选择留在广州,是因为江山平还有重任。疫情爆发初期,江山平率先提出使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并制定出科学研究方案,彼时临床实践正处于关键阶段。
在江山平的牵头下,研究团队取得阶段性成果。5月28日,中山大学联合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在国际权威期刊NationalScienceReview发表报告,名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表明,磷酸氯喹在普通型新冠患者中可显著缩短病*核酸阳性时间,提高阴转率。磷酸氯喹也入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六版和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感谢病人选择了我
磷酸氯喹的研究让江山平备受瞩目,但面对个人专访邀约,他总是重复:“要不得。”这位低调谦逊的广东名医,不愿过多开腔谈及个人成就。
现年55岁的江山平出生于安徽省农村家庭。在他的家乡,长江和淮河横贯东西,*山更是名扬天下,江山平曾在广西会诊时婉拒了当地朋友的游玩邀请,他开玩笑说:“看山山水水我没兴趣,我老家就是山和水,我更喜欢高楼大厦。”
年,江山平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并于年获中山医科大学硕士学位,从此扎根广州。如今,他已经是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及博士生导师。
江山平师出名门,研究生导师是国内著名呼吸病专家张森泉,国内最早开展支气管哮喘系列研究的学者之一,同时也是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一、二版支气管哮喘章节的编写者。
20世纪50年代,张森泉组建了医院呼吸内科。“张森泉老师是钟南山院士之前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科病学分会的首任主任委员,当时医院的呼吸科应该说是华南地区最好的。”江山平对老师尊敬有加。
这所医院,为广东呼吸学科输出过不少优秀专家,医院呼吸内科前主任陈正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赵子文等。这批精锐力量之中,自然包括江山平。
在医院总院区,江山平办公室桌面上摆放着厚厚的医学书籍,电脑屏幕显示着科研材料。每当谈及病患,他总是语速缓慢,以求准确表达医学措辞,展现出一贯严谨的行医态度。
年,一名来自湖南的65岁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第7天开始发烧,体温在39℃左右波动,肺部出现大面积变白,医院诊断为术后肺部感染。在服用大量抗生素后,其病情未见好转,甚至用上了呼吸机。
江山平受邀会诊指出:“患者不是肺部感染,而是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征得患者家属同意,江山平采取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改用激素治疗。两个礼拜后,患者肺部大块病灶面积逐渐缩小,最终完全吸收,成功获救。
这一疑难重症的救治被视为教科书式的案例,收录至人民卫生出版社专著《实用间质性肺疾病(第2版)》。
▲江山平教授救治患者江山平经常跟同事说,常见病治疗要规范,危重症抢救要成功,疑难症诊断要准确,“医院医院,不能只看普通感冒,重点是疑难急危重症救治,我们要从病例中总结潜在发病机制,推测病理过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如此专业的医者风范,让江山平获得众多好评,在一个网络问诊平台上,耐心、严谨、医德高尚是患者评价他的关键词。
一位患者家属留下的感谢信中提到,年,患者因呼吸困难和肺部积液,医院被诊断为肺癌晚期,来到医院继续求诊,江山平第一时间排除肺癌的可能性。经过20多天住院治疗,再在家服药一段时间后,患者基本痊愈。
患者的孩子写道:“全家悬了3个多月的心终于放下来,我父亲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感谢江教授,是他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
重症患者在求医过程中更换医生并不少见,有人慕名而来,也有人另觅良医。江山平说,“病人跟着你,痴心不改,你在病人身上会学到很多东西。”
我身上有非典抗体
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早已融入到江山平的血液中。他形容,上班就是打仗。当江山平打开自己的手机相册,几乎看不到任何生活照片,收藏的尽是病例素材和科研资料,其中就有17年前的SARS救治材料。
用抗疟疾老药治疗新冠肺炎,这并非江山平的灵光一现,而是时隔17年抗非经验的一次延续。
年底,非典突袭广东,随后形成一场影响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在抗非主战场广州,医院因大规模医务人员感染成为焦点。对于这段过往,时任呼吸内科副主任的江山平记忆犹新。
年1月30日,医院放射科接诊来自广州芳村的“*王”周某。这位40岁非典病人是*沙海鲜市场的批发商,因突发高烧前来求治,胸部CT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周某就诊后第4天,陆续有医务人员发病。
“一共有96名医务人员感染,医院职工和家属总共个,牺牲1人,个都有明确的传播链。”江山平牢记这组熟悉的数字。牺牲的是救护车司机,他在运送周某时被感染,以身殉职。
《SARS十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一书中,40多名一线医护人员回顾了年春天的难忘经历。书中提到:最早收治非典病人的呼吸内科一度仅剩江山平没被感染,医院院务会上大声呼喊:“快想想办法吧,这还要倒下多少人!”话没说完,江山平号啕大哭起来,几天后他也未能幸免。
幸而,江山平的症状较轻,刚出现腹泻,医院呼吸科就地隔离7天,痊愈检测出抗体,“我可能是全球第一个自我隔离的非典病人。”
体内的病*不仅没有击垮江山平,反而让他燃起了熊熊斗志,帮助医院在SARS科研上获得重要成果。
非典时期,医院是国内最医院。
院内疫情爆发后,一名21岁护士的病情发展迅猛,2月2日发病,8天后双肺全部变白。经江山平及团队谨慎决定,护士在2月11日开始接受激素治疗,13日病灶迅速吸收,直至16日病情大幅好转。
通过对病例的总结,江山平推测,激素治疗对病*感染诱发的肺部免疫性炎症疗效显著,但激素使用的时机和剂量必须准确把控,否则会出现继发感染、糖尿病、骨坏死等后遗症。
另一贡献则来自非典临床诊断。由于当时没有核酸检测,只能靠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来判断,他们将多位患者的胸片和CT进行整理,分析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出版专著《SARS临床和X线透析》。
江山平发现,“非典患者最重要的特征是虽然病人肺部有显著渗出,但病人咳嗽无痰,体检肺部没有啰音,也没有胸腔积液,这些特点与细菌性肺炎不同,后者有*痰,有坏死空洞。”医院研究团队也有同样发现,双方的结论基本一致。
疫情过后,江山平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隔离病房的建筑因素与医务人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探讨》,被收录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年第10期。
鉴于医务人员大规模感染,该研究是探讨在呼吸病传染病防控中如何降低隔离病区的感染风险。文献对年1月30日至3月30日非典病房的建筑因素、不同病区内医务人员的被感染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隔离病区的窗户面积与病房体积比值越大、空气流通越好,感染风险越低。“周某在八面通风的急诊室没有传染任何人,可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里,单位体积空气中病*负荷量低,院内爆发的可能性相应减少。”江山平说道。
新冠药物研究先行者
17年前的战役给江山平留下深刻烙印,当医院管理岗位,这位抗击非典老兵坚守在临床一线,继续钻研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
磷酸氯喹与冠状病*的研究,是他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