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新型冠状病*肺炎防治建议
河南中医院
河南医院
儿科二区
一、概述
目前新型冠状病*肺炎在全国流行,截止发稿前止,全国确诊病例为余例,其中死亡例,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近期随着疫情的加重及新发病例的不断出现,国家在短期内已陆续发出第4版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解决了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河南为人口大省,与武汉毗邻,目前感染患者例数居于前列,河南卫健委在年1月27日也出台了《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其中对中医中药治疗该病也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儿童为特殊人群,目前发病率相对不高,但全国也陆续出现儿童感染病例报道,需引起重视。故我们以《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及《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为基础,结合网络相关资料,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中医温热疾病的经验,特制订《儿童新型冠状病*肺炎防治手册(试行版)》。
二、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的诊断依据。
(一)疑似病例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
(1)起病较隐匿,早期以发热或不伴发热、干咳、乏力、咽干咽痛、肌肉酸痛等症为主,部分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2)肺部听诊:早期无明显肺部体征,中后期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或者呼吸音减低。
(3)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4)具有以下肺炎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或者伴有胸腔积液。)
(二)确诊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核酸阳性;或病*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高度同源。
(三)重症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呼吸频率增快(≥30次/分),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2.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02)/吸氧浓度(Fi02)≤mHg(1mmHg=0.kPa);
4.肺部影像学显示多叶病变或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5.合并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四)危重症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五)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病*、副流感病*、腺病*、呼吸道合胞病*、鼻病*、人偏肺病*、SARS冠状病*等其他已知病*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用药:
(一)、轻型:
1.寒湿阻滞:
症状: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倦怠乏力,纳差,头晕,呕恶,舌质淡红或淡,苔白腻,脉濡或指纹红滞。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6g,佩兰10g,白芷6g,紫苏叶10g,茯苓10g,姜半夏6g,荆芥10g,甘草6g;
中成药推荐:藿香正气口服液,小儿解感颗粒,抗感颗粒
2.湿热阻肺:
症状:身热不扬或往来寒热,咳嗽有痰,胸闷气促,喘憋,腹胀便秘,舌质红,苔*腻或*燥,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祛湿,宣肺泻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三仁汤加减:麻*6g,杏仁10g,生石膏30g,薏苡仁10g,白蔻仁6g,滑石15g,鱼腥草15g,芦根15g,*芩10g,甘草6g
中成药推荐: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
(二)重型:
1.热*闭肺
症状:高热持续不退,咳声重浊,痰稠难咳,胸闷气促,喘憋鼻煽,腹胀便秘,舌质绛红,苔*厚燥,脉沉细或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泻肺开闭
方药:清瘟败*饮加减:生石膏30g、生地*10g、栀子10g、*芩10g、连翘10g、知母10g、丹皮10g、赤芍6g、竹叶10g、桔梗6g、鱼腥草15g,大青叶15g,金荞麦15g,甘草6g
2.痰瘀蕴肺
症状:咳嗽,痰多难咳,喘憋明显,胸痛,不能平卧,面色青紫,口唇晦暗,舌红,苔腻,脉弦滑或指纹紫。
治法:清痰化瘀,止咳平喘。
方药:苏葶平喘汤加减:紫苏子10g、葶苈子10g、蜜紫菀10g、款冬花10g、浙贝母10g、姜半夏10g、胆南星10g、橘红6g、茯苓10g、地龙6g、赤芍6g、川芎6g、全瓜蒌10g,薏苡仁10g,甘草6g
(三)、缓解期:
1.肺脾气虚:
症状:咳嗽无力,面白少华,痰白质稀,动则汗出,纳食欠佳,舌质淡胖苔白,指纹淡。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6g、姜半夏6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甘草6g。
2.阴虚肺热
症状:干咳少痰,舌红苔少。偏于肺热者,伴低热,便干;偏于阴伤者,伴盗汗,手足心热。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天花粉10g、蒲公英15g、枇杷叶15g、知母10g、*芩12g、生地15g、甘草6g
以上中药日一付,水煎服,每次ml。2次/天,根据年龄适当加减剂量使用。
四:居家预防用药:
根据平素体质不同,选择不同方药预防治疗:
(一)湿热内蕴证:
症状:体型偏胖、喜食多眠、皮肤瘙痒、流涎、手足心热、胸脘满闷、小便频数、尿赤、口干不欲饮、苔*腻、舌质红、脉滑数等症状。
我院儿科颗粒剂:达原散3g-6g、藿香散3g-6g、苍苓散3g-6g、六一散3g-6g,日一付,水冲服,5天一个疗程
中药方:藿香6g、佩兰6g,苍术6g,芦根15g,陈皮6g,日一付,水煎服,每次ml-ml,每天2次,5天一个疗程;
(二)胃肠积热证:
症状:平素玆食肥甘厚味,咽部红肿,大便干,小便*,口气重,腹胀,时伴有腹痛,舌红,苔厚腻,脉数或指纹紫滞。
我院儿科颗粒剂:三甲散3g-6g,消积散3g-6g,白蔻散1g-3g,日一付,水冲服,5天一个疗程;
方药:芦根15g、炒麦芽10g、炒山楂10g、连翘10g、栀子10g、厚朴3g,熟大*3g,日一付,水煎服,每次ml-ml,每天2次,5天一个疗程;
(三)肺脾气虚证
症状:平素易感冒、咳嗽,出汗多,周身无力,纳食欠佳,面色及口唇白,舌淡,苔白,指纹淡。
我院儿科颗粒剂:参苓白术散3g-6g、玉屏风散3g-6g,日一付,水冲服,5天一个疗程;
方药:太子参10g,*芪10g,麦冬6g,炒白术6g,茯苓10g,甘草6g,日一付,水煎服,每次ml-ml,每天2次,5天一个疗程;
五、儿童就诊须知:
(一)原则上,孩子只是常规体检或复查的疾病,医院。
(二)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选择普通儿科门诊,请尽量提前预约门诊号,按时到达,医院停留时间。没有预约,只有急诊,也建议常备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口罩、免洗洗手液或者带酒精的一次性湿纸巾,水杯,隔汗巾、就诊卡、医保卡等。
(三)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的,就近至官方公布的发热门诊就诊。应配合医生治疗,听从安排,尽量不触摸公共设施,戴好口罩,避免用手揉眼睛,避免手入口,医院出来后尽量流动清水+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六、预防须知:
(一)避免接触人群
疫情高发期,尽量避免外出,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人群;家中早中晚定时开窗通风;建议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者,如果实在必须接触的话,应该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如果一定需要外出,一定要给宝宝戴口罩。
(二)如何挑选口罩
因N95口罩密闭性较强,儿童缺乏行为能力,佩戴N95口罩有窒息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不适宜给儿童使用,棉布、纱布口罩阻隔性欠佳,不推荐给儿童使用。选择市面上在售的防飞沫口罩即可。戴口罩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染,但必须大小合适,佩戴正确,否则为无效保护。
1.大小要适宜,一定要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和脸型选择适合的口罩。
2.配戴方法要正确,佩戴时有鼻夹的在上方,口罩必须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佩戴好后用双手食指压紧鼻梁两侧鼻夹,确保贴合皮肤,不漏气。
3.随时观察儿童状态,儿童佩戴口罩会影响呼吸,所以要一定要注意观察随时调整。
4.注意更换口罩。口罩内外不能交替使用,戴过的口罩,外层会积聚很多灰尘、细菌,而里层阻拦着呼出的细菌、唾液,因此口罩两面不宜交替使用。取口罩时应注意折叠保护好内面,再丢弃,摘口罩后应立即洗手。
(三)如何给儿童预防消*
由于新型冠状病*(-nCoV)本身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56摄氏度30分钟,乙醚、75%的乙醇,含氯的消*剂,还有过氧乙酸等,这些溶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病*。
根据以上特点,对于孩子的常用物品,如奶瓶、奶嘴、碗筷等耐高温的,可以浸没在容器中煮沸超过30分钟或蒸汽蒸5分钟,就可以完成消*。对于不耐热的玩具类物品,可以通过用75%乙醇(医用酒精)擦拭玩具表面或喷洒在玩具表面进行消*。孩子的衣物,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消*液清洗,来达到消*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喷撒消*剂时,务必要避开孩子的眼睛和嘴,消*后建议静置一段时间再与孩子接触。由于医用酒精易燃,在喷撒过程中还需避开火源。
(四)如何给儿童洗手
不管什么时候,流动清水+香皂或洗手液洗手方式都是首选。3岁以上儿童可以自己洗手的,具体步骤参见7步洗手法。
儿童防控与成人防控同等重要
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愿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疾病,保护儿童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