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羊爸爸
孩子发烧时抖了一下是惊厥?
反复发烧是肺炎?
发烧超过40°是不是很危险?
……
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聊一聊10个常见的小儿发烧处理误区,以及妈妈们该如何正确处理。
误区一
发烧时温度越高,病情越重
孩子的低烧一般是指体温37.5~38℃左右,高烧指体温39.5℃以上。
孩子容易高烧的情况,从中医上说,通常有两种:第一种,受寒,凉到了;第二种,温病,最多见的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一般发生在春天,发烧3天后会出疹子,出疹后一般就不会发烧,期间不能吹风。
而受寒引起的发烧,孩子的表现一般是怕冷,流清鼻涕,舌苔上面有一层白白的,皮肤很干燥,不出汗。体温有时会一下子飚到40度,看上去挺吓人。
实际上,再吓人也只是受寒了而已,不会说烧着烧着突然变成其他病。这时候,我们只需要按照解决受寒的思路去调理就可以了,具体做法后文会提到。
而且,相对来说,体质越好的孩子,遇到风邪、寒气入侵身体,才能聚集起足够多的力量,通过发烧的方式把它们赶出体外,发烧时温度才会高。
体质平常不太好,瘦弱、面色苍白的孩子,发烧时相对能量不足,容易发低烧。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盯着体温看,冷静下来去找找发烧的原因,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误区二
发烧会烧坏大脑,超过40度很危险
确实有研究表明,体温42度以上,或者40度以上持续2~3天,会对脑神经造成损伤。不过,常见的发烧一般是40度以下的低温、中温、高温,这样的温度短时间不会导致神经损伤。
那么不常见的发烧呢?
1)病毒性脑炎:孩子表现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白天也非常嗜睡,呕吐、头痛,或者表现为其他各种精神症状或抽搐,一般发高烧或者不发烧。
2)肺炎:孩子表现为剧烈咳嗽以及呼吸急促,精神萎靡,不愿意玩,一般发高烧,退烧药无效。
这两类病症是妈妈们比较担心的,但是因果关系一定要理清楚:不是说孩子感冒了,发着发着烧,突然就变成脑炎或者肺炎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本身得了脑炎和肺炎,才会有发烧的症状。
这就要求妈妈们仔细观察孩子发烧时的表现,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比如说胡话、突然短时间抽动或者打抖,可以用风油精、清凉油任意一个涂抹,这个处理对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状况都可以用,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果用了也没有缓解,医院。
那孩子没有出现以上比较异常的情况,普通的发烧,本身是不会烧坏脑子的。
另外,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持续低烧也要积极治疗,因为持续状态下发烧,会增加大脑耗氧、心脏负担等。
误区三
发烧了需要第一时间用退烧药
孩子发烧,体温的升高,源于身体认为有必要使用更多的能量,去抵抗外界的邪气,比如寒、风、湿等。
如果我们贸然降温,把孩子身体内部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能量驱散,没有了能量的阻挡,寒邪、风邪就会深入孩子身体内部搞破坏。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着急退烧,而是从驱散邪气的角度来帮助孩子。
比如,当我们确定了孩子是受寒发烧(清鼻涕、白舌苔、怕冷、打喷嚏等),也就是寒邪入体,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两件事:祛寒和发汗,让寒气通过汗液排出。
可以这样做:
1)如果孩子手脚冰凉,我们就用焐、搓、热敷的方式帮助保暖,因为脚凉容易发生惊厥;
2)如果孩子手心、脚心滚烫,那就绝对不能焐、也不能用酒精擦拭,给孩子穿少点,让他可以尽情把汗发出来。
只要孩子白天精神好,晚上睡得安稳,没有啥大问题,家长对证处理后可以观察看看。
再比如,当我们确定了孩子是由积食(西医通常诊断为消化不良,有口臭、大便不畅、舌苔厚等)引起的发烧,那即便当时退烧了,之后也会反复再烧,原因就在于,没有将孩子肚子里不消化的东西拉出来。
积食发烧,一般都是低烧,严重的情况下会发高烧。可以用一些消积食的中成药如:保和颗粒、大山楂丸等。
积食在早期,出现口臭、大便酸臭、胃口不好等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及时干预处理,就不容易发展到发烧的状况了。羊爸爸关于积食文章很多,可以在号内搜索了解。
明白是什么引起的发烧,通常比直接解决发烧本身更有用。
更何况,像幼儿急疹这种情况,本身就要发三天烧才会出疹子退烧,如果前期就自行给孩子退烧,白折腾孩子不说,药物还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一定损伤。
误区四
超过38.5度就一定要喂退烧药
有的孩子烧38°或者不发烧就发生了惊厥,有的孩子烧到41°整个人都没有问题。还是那句话,温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