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萌冉、金文婷等SIFIC感染官微
作者:王萌冉、金文婷、马玉燕
审阅:胡必杰、潘珏
一、病史简介
女性,46岁,江苏人,-03-08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胸闷伴咳嗽咳痰3月。
现病史:
年12月患者一次“感冒”后开始胸闷,夜间为主,伴咳嗽咳痰,痰液呈白色;无发热、胸痛、气急、咯血等不适。自行服用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01-04出现暗红色血痰一口,医院查胸部CT:两肺胸膜下磨玻璃影,左上肺磨玻璃样结节;CRP及呼吸道病原体检查(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嗜肺军团菌、腺病毒)等结果均为阴性;先后予以头孢克肟、奥司他韦、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未再咯血,仍有咳嗽咳白痰;-01-28随访胸部CT:两肺病灶较前无明显吸收。
-02-01就诊我院,停抗感染药物予复方甲氧那明、孟鲁司特等对症治疗,患者咳嗽症状稍有缓解。
-03-01我院复查胸部CT:两上肺炎症,左肺小结节,较外院01-28CT片相仿。为明确肺部病灶原因,于03-08收入我科。
病程中,患者精神可,胃纳及二便无殊,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病史。
二、入院检查(-03-08)
T37℃,P96bpm,R20次/分,BP/67mmHg。
神清,气平;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血常规:Hbg/L;WBC6.12X/L,N58.9%,EOS0.8%;PLTX/L;
炎症标志物:hs-CRP0.5mg/L;ESR4mm/H;PCT0.06ng/mL;
血气分析:pH7.43,PaOmmHg,PaCOmmHg;
尿常规:PRO(-),RBC(+),WBC(-);
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出凝血:均正常;
血隐球菌荚膜抗原:阴性;G试验:1-3-β-D葡聚糖:阴性;
T-SPOT.TB:A/B14/16;
肿瘤标志物:均阴性;
自身抗体:抗RNP抗体弱阳性;ANA(-),ANCA(-),抗GBM抗体阴性;
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均正常;
细胞免疫检查:CD4/CD81.1;CD4+cells/μL;
-03-08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胸闷伴咳嗽咳痰,白色粘痰为主,曾咳暗红色血痰一口;血常规及炎症标志物正常,抗RNP抗体弱阳性,T-SPOT.TB轻度升高;胸部CT表现为两上肺为主胸膜下磨玻璃影,间隔2个月的胸部CT(-01-04和-03-01)病灶无明显变化;常规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可能的诊断如下:
呼吸道病毒感染:起病前有感冒病史,呼吸道症状为主,胸部CT表现为两上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需考虑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但患者病程时间较长,且间隔2个月的胸部CT影像无明显变化,故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病变基本可能排除。
特殊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病程中有咯血,胸部CT表现为两上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间隔2个月的胸部CT影像无明显变化,T-SPOT.TB轻度升高,常规抗细菌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故需考虑低度毒力的特殊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非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寄生虫等,可行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和肺活检,送涂片、培养、微生物二代基因测序等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诊断。
肺腺癌:患者中年女性,既往体健,慢性病程,主要表现胸闷和咳嗽咳痰,胸部CT表现为肺磨玻璃影,以右上肺为主,间隔2个月病灶无明显变化;多次查血常规及炎症标志物均正常,需要考虑肺腺癌可能,可行支气管镜下或经皮穿刺肺活检和组织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肺泡蛋白沉积症:胸部CT表现为两上肺为主肺外带的磨玻璃影,间隔2个月随访CT病灶无明显变化,血常规及炎症标志物正常,多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描述咳出的痰不多,时呈乳白色牛奶样。需要考虑处于病程极早期阶段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确诊有赖于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相关检查。病程中虽有痰血,但仅为一过性症状,不除外因咽喉部炎症所致。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03-09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管腔通畅,未见新生物;于右肺上叶尖段行肺泡灌洗,灌入生理盐水ml,回收液静置数分钟后仍显浑浊,无沉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匀浆送检微生物学及mNGS检查,右上叶尖段行TBLB。
-03-10右肺上叶尖段肺组织活检病理回报:送检肺泡组织大量肺泡腔扩张,其间可见嗜伊红物沉着;结合特殊染色:PAS(+);考虑肺泡蛋白沉积症。痰和BALF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均阴性;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BALF送mNGS检测:阴性。
-03-11考虑肺泡蛋白沉积症诊断明确,但疾病处于极早期,动脉血气分析正常,肺功能未受明显影响,予出院。嘱定期门诊随访,包括胸部CT。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肺泡蛋白沉积症
诊断依据:
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主要表现为胸闷伴咳嗽咳痰,痰不多,时呈乳白色牛奶样,胸部CT表现为两上肺为主肺外带的磨玻璃影,间隔2个月随访CT病灶无明显变化,血常规及炎症标志物正常,多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静置数分钟后仍显浑浊,微生物检查阴性,肺组织活检病理见大量肺泡腔扩张,其间可见嗜伊红物沉着,PAS染色(+)。综合上述资料,故肺泡蛋白沉积症诊断明确。
六、经验与体会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PAP)是一种弥散性肺部疾病,典型的发病年龄约为40-50岁,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2倍。其主要病因分为自身免疫性、先天性以及继发性(如大量粉尘暴露、血液系统肿瘤、干细胞移植后等)三大类,其中自身免疫性PAP为成人最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信号传导紊乱所致肺泡巨噬细胞对表面活性物质的过度清除。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既往体健,无相关高危病史;且入院后查自身抗体见抗RNP抗体弱阳性,故而考虑为自身免疫性PAP。
PAP在成人中通常呈隐匿性发病,约1/3患者无明显表现。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52%-94%)、咳嗽(23%-66%)、咳痰(1%-4%)、乏力(0-50%)及低热(1%-15%),在数周至数月内发生,干咳较为常见,偶有咯稠厚的胶冻样痰。体格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少数患者可闻及湿啰音,约25%的患者可见杵状指和发绀。典型的胸片常表现为中下肺野双侧对称性肺泡影;高分辨率CT常显示磨玻璃样不透光区,以均匀分布为主,部分可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呈多边形,称为“铺路石征”,地图样的铺路石征改变常见于自身免疫性PAP患者。本例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两上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非上述典型表现,可能与病变处于极早期有关。
确诊成人PAP依赖组织病理学特征: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充满PAS染色阳性的絮状和颗粒状脂蛋白样物质;自身免疫性PAP的确诊在此基础上,需要在血清中检测到抗GM-CSF抗体,其滴度升高对于诊断自身免疫性PAP的敏感性为%,特异性约为91%-98%;肺泡灌洗液中的抗体滴度升高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更相关。
PAP的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无症状且几乎无生理损害的患者以及有轻度症状、静息时血氧正常或轻度低氧血症的患者,无需立即治疗,可以随访观察;对于中重度患者,可选择进行全肺灌洗,30%-50%的患者仅需接受1次灌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6-12个月为间隔重复进行。对于临床无法耐受全肺灌洗的患者,可通过雾化吸入或皮下注射重组GM-CSF,二者之中,雾化吸入治疗更为方便且有效率可能更高。对于上述治疗后仍出现进行性呼吸系统损害的患者,目前尚无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性血浆置换以及肺移植对于少数患者可能有效,但复发率较高。糖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对于PAP的初始治疗并无作用,并且可能会增加患者死亡率。
PAP是一种罕见疾病,貌似肺炎但非感染性疾病,是“类肺炎”需要鉴别诊断的一类重要疾病。临床漏诊误诊率高,抗感染和皮质激素治疗无效。临床有怀疑予支气管镜检查时,需要与相关医生沟通并进行PAS特殊染色,否则容易漏诊。本例虽然是极早期的PAP,影像学表现很不典型,但由于入院检查前对疾病的精准分析、感染病科与支气管镜检查医生和病理科医生的精诚合作,入院第3天便明确此罕见疾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1]KumarA,AbdelmalakB,InoueY,etal.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inadults:pathophysiologyandclinicalapproach.LancetRespirMed.;6:.
[2]SuzukiT,TrapnellBC.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syndrome.ClinChestMed.;37(3):-.
[3]GayP,WallaertB,NowakS,etal.Efficacyofwhole-lunglavagein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amulticenterinternationalstudyofGELF.Respiration.;93:.
[4]TazawaR,UedaT,AbeM,etal.InhaledGM-CSFfor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NEngJMed.;:.
医院感染病科
高级专家、普通和专病门诊时间
高级专家门诊(东院区:斜土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