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化性肺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术头条血浆疗法安全有效,青少年艾滋病增
TUhjnbcbe - 2024/10/21 17:06:00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文:康复者血浆疗法安全有效

4月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在线刊发了通讯作者杨晓明、第一作者段凯等题为《采用康复者血浆疗法治疗1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初步研究》的论文。该文从治疗原理、治疗效果、风险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当前针对新冠肺炎的“康复者血浆疗法”。文章指出,根据目前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数据,康复者血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病毒载量,且安全性良好。

武汉疾控中心重查流感拭子:武汉在1月初已形成新冠社区传播

当地时间4月7日,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在线发表了湖北省武汉市疾控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兽医诊断实验室研究团队对年10月6日至年1月21日采集的流感类似症状病人(ILI)的份咽拭子样品回顾性检测。结果显示,在不迟于1月8日的1月初,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新冠病毒的社区传播。在所有面临新冠病毒社区传播危险的地区,都应加强对ILI患者的病原体监测。

张改平院士:“人类挑战”疫苗试验不符合伦理

近日,《自然》杂志报道,一些科学家正试图进行“人类挑战”试验研究,用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少数经备选疫苗免疫的健康志愿者,以加速疫苗效果测试。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指出,这种试验不具有实践性,可能性不大,且存在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在人类正常的科学研究历史上,并没有建立“人类感染模型”的先例。

世卫组织专家:新冠肺炎药物研究和疫苗开发需要全世界团结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7日表示,全球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各个国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展现了团结,在研究药物、疫苗开发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团结。只有本着同舟共济的精神才能够使优秀的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以便更快寻找到有效的疫苗和药物。

新研究让你“听”到新冠病毒

现在,科学家找到了一种能让你“听”到它的方法:把新冠病毒著名的突刺蛋白的结构翻译成音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声化”的新技术,给每个氨基酸分配一个独特的音阶音符,从而把整个蛋白质转换成初步的乐谱。这种新形式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容易地找到抗体或药物可能结合的蛋白质位点——只需搜索与这些位点对应的特定音乐序列。

施普林格·自然开放教材应对新冠疫情

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教育前所未有的冲击,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推出一项全球方案,免费开放多册重点教材,以支持全球各地受疫情影响而关闭的高等教育机构能继续其教学活动。这些教材涵盖了施普林格·自然电子图书的各个学科系列,可通过网站SpringerLink获取,开放时间至少持续到今年7月底。

哈佛校长新冠康复坦言“一夜间变成岁的老人”

确诊感染新冠病毒2周后,哈佛大学校长拉里·巴考及其夫人阿黛尔4月6日宣布痊愈。巴考在接受《哈佛大学校报》采访时分享了夫妻两人的抗“疫”经历。他表示,对他们来说,感染病毒很像得了一场流感,“仿佛一夜间变成了岁的老人”。

《英国医学杂志》: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艾滋病感染增加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军团队分析了年至年期间按年龄、性别、季节和省份划分的44种应报告的儿童和青少年传染病的最新趋势。结果显示,从年至年,在所有参与者中诊断出44种法定传染病中的任何一种,有例死亡(名男性,名女性)。传染病主要的死亡原因已从狂犬病和结核病转移到艾滋病,特别是在男性中。

《环境科学与技术》:DNA分子印迹精准“捕获”抗性基因

针对水污染中大量存在的抗性细菌及抗性基因,袁青彬和莱斯大学教授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合作,利用分子印迹能够选择性识别污染物的特征,开发了基于DNA分子印迹的抗性基因选择性光降解技术,实现了99.9%的抗性基因降解效率。他们发现,利用DNA分子印迹负载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表面,比没有使用DNA分子印迹的氮化碳,能够更好地降解抗性基因。

《美国化学会志》:基于动态共价化学精确捕获唾液酸糖链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卿光焱与研究员梁鑫淼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席夫碱水解的动态共价化学方法,使席夫碱水解产物与唾液酸糖链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实现了对唾液酸糖链的精确捕获。所开发的材料对唾液酸糖肽展现出优异的富集选择性,吸附容量高,富集回收率好,达到了唾液酸糖肽富集领域的较高水平。

JAMAOncology:高强度放射或延缓已扩散前列腺癌患者病情

最近,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金梅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JAMA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高精度、高强度的立体定向消融放射(SABR)可能引发全身的免疫反应,抑制已扩散前列腺癌的发展,并新发癌症的风险,与其他免疫疗法相结合,对于治疗复发性寡转移性前列腺癌可能有效。

《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智能马桶”监测健康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amGambhir及同事设计了一种模块化马桶系统,包括压力及运动传感器、用于分析尿流及其基本生物化学组分的测试条和视频摄像头、用于根据形状和硬度的临床标准划分粪便类型的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算法,以及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指纹扫描仪(嵌在冲水按钮上),通过它们可以追踪使用者尿液和粪便中的健康与疾病生物标志物。

《科学进展》:“露西”时代的儿童已经拥有更长的童年

近日,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针对古代幼儿遗骸的最新研究发现,在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祖先“露西”(Lucy)所处的时代,儿童(Dikika儿童)大脑和黑猩猩大脑的发育速度相同。然而,此前的研究发现,与Dikika儿童同属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人种的成年人头骨比黑猩猩的头骨大20%。这意味着为了达到成年后的脑容量,Dikika儿童必须度过一个较长的大脑发育时期(即儿童期)。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黑洞发出会“拐弯”的喷流

天文学家在利用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观测55亿光年外的类星体3C时,发现了黑洞喷流的奇异现象。3C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在吞噬周围的恒星及气体时,研究人员通过EHT,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观测到该过程产生的喷流离开黑洞时的细节,并且首次发现其尾部呈弯曲状。这项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黑洞周围的物理性质。

《自然-电子学》:无线控制的柔性微型机器人

科学家开发出了可无线操控的柔性微型机器人,能执行体内手术和递药等一系列功能。当该机器人的线圈受无线控制发热时,管状发动机上涂覆的材料就会受温度催化产生气泡,推动机器转向及前进。此外,微型机器人还拥有可抓取的机械臂和可供体内示踪的发光二极管。整个系统都是利用柔性材料制成的,使机器人可变形进入毛细血管执行任务。这项研究为精准医疗打开了新大门。

《自然-天文学》:极光加热土星的上层大气

研究者利用NASA的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测量的土星大气密度,得到了整个土星大气的温度分布,并发现极点附近上层大气温度最高。研究者认为,来自土星卫星的带电物质与太阳风相互作用引发电流,一方面产生了极光,另一方面加热了上层大气,使得这颗远离太阳的气态巨行星有较热的上层大气。

北极出现25年来最大面积臭氧层空洞

当地时间4月6日,欧洲航天局报告,北极上空出现了25年来最大面积的臭氧层空洞。在过去的三周里,来自德国航空太空中心的科学家们使用全球微量气体监测卫星Sentinel-5P的Tropomi仪器数据,观测到北极地球异常强烈的臭氧损耗,形成了面积约万平方公里的臭氧空洞。尽管此前北极上空偶尔会出现小型臭氧空洞,但今年北极上空的臭氧损耗比往年要大得多。

首次超越美国!年PCT申请中国第一

4月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公布年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条约加入活动和收入情况。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通过产权组织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连续第3年保持企业申请人第1名;清华大学在教育机构中位列全球第2,仅次于美国加州大学系统。

科技部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

中国科学技术部7日发布关于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的通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搭建企业技术需求与科技人才精准对接的平台。二是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三是积极推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

中关村按下重大项目建设“提速键”

今年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重大工程项目共计82个,其中续建54个、新建28个。截至目前,包括小米智慧园区、好未来昌平教育园区在内的16个项目已经复工,其余项目近日陆续全面复工。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复工率已超过90%。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4月3日,由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主办的“新基建”背景下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主办方希望通过与会专家的研讨,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作贡献。

首个双白矮星引力波源证实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由两颗独立的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该系统名为J+,轨道周期短至1秒,目前正产生引力波,是科学家确认的首个此类引力波源。这一最新发现有助于增进我们对此类双星系统和引力波源的理解。

日本科学家abc猜想证明将发表

8年前,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当时用共长达多页的四篇论文,表示自己解决了abc猜想,引发学界讨论,然而很少有数学家能够理解;8年后,从未停止奋斗的望月新一终于得到了肯定,据《自然》报道,他最终定稿长达页的abc猜想证明终于被认可并即将出版。

多部门统筹推进招聘考录等工作让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往年的三四月份,正是找工作的关键时刻,今年受疫情影响,许多现场招聘会开不了,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给高校毕业生求职带来困难。对此,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措施,开拓渠道,为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创造条件。

国际专利申请排名发布14所中国高校表现不俗

4月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方网站公布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全球排名前50教育机构中,共有14所中国大学。此次上榜的中国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高校布局公卫人才培养成风潮

4月2日,在清华宣布成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当天,南方科技大学也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南方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备忘录和合作协议。而早在今年3月中旬,北京中医药大学就曾组织召开论证会,专门讨论在该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的问题。

40所高校共同发起国际大学气候联盟

4月2日,南京大学宣布,其作为发起单位之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高校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大学气候联盟(以下简称气候联盟)。气候联盟致力于成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缓解和适应战略的主导声音”,加速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据介绍,气候联盟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全球40所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大学组成。

疫情时期美国大学打破了哪些常规

3月,疫情开始席卷美国,几乎所有美国高校都不得不选择关门停学让学生回家。为此,美国一些高校的医学院陆续宣布,允许其高年级毕业生提前毕业。此外,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宣布推迟或取消今年的毕业典礼,改为在线上进行,以待来年。由于疫情的严重影响,ACT和SAT也都宣布取消6月之前的所有考试。有些高校允许一些线上课程成绩以“通过或不通过”来记,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

江苏:实验动物抗疫成效突出受表彰

为表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实验动物工作,记者8日从江苏省科技厅了解到,无锡市科学技术局等5个实验动物集体和王颖等15名个人获通报表彰。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术头条血浆疗法安全有效,青少年艾滋病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