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有些人出现了发热、腹泻的症状,很担心感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实上,炎症性肠病(IBD)也会出现发热和腹泻的情况,对此我们需要认真对照、避免混淆。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特发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不一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但是,如果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期间,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免疫抑制药物,确实会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需要慎重防护,尽量不要出门,不要去人多的场合,医院的次数。如果处于缓解期、且病情比较稳定,医院就诊,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咨询。
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也是发热,两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我们需要慎重对待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发热症状,进行科学评估,避免盲目就医导致交叉感染。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若仅为低热37℃~37.5℃,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肌肉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建议居家隔离,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自觉症状严重,医院就诊。
2.若体温超过38℃,建议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与自己的IBD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让医生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若出现发热伴胸闷不适,应保持高度警惕,尽早就医。
4.若接触过确诊或疑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但目前无任何不适,建议居家隔离14天,主要监测体温变化。
5.发热患者若不能明确原因,又无法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建议暂停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医院进行发热原因排查。
另外,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都会出现腹泻症状。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呢?监测体温是最好的办法。若体温正常,可继续随访,按IBD活动期治疗方案用药;若体温超过38℃,建议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与自己的IBD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
总而言之,疫情期间IBD患者应该做好科学防护,每天坚持体温监测、注意饮食管理,随时与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相信身体慢慢就会恢复。
受访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朱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