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化性肺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名医护守护3万乡亲健康,春节坚守诠释
TUhjnbcbe - 2023/7/7 20:06:00
白癜风怎样治疗好得快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3854.html

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张保富

大年初一早上8点,寒风瑟瑟,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人员依然在紧张有序地忙碌。

小镇上有近3万人口,春节期间昼夜温差大,乡亲们免不了有个小病小灾,医院里20名医护人员坚守在治病救人的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守护群众身心健康的使命。

对他们来说,节假日的坚守早已成为常态。

“春节是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全镇人民安心过年,我们会站好每一班岗,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原武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胡广勇铿锵有力地说道。

这一天,记者走进卫生院的3个人,看到了深扎基层数十年的医护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像一道光,照亮了数以亿计群众的健康之路。

把医院休息室

作温暖“巢”的院长胡广勇

胡广勇院长今年53岁,医院有11公里,约20分钟车程。但这点时间,对于他来说仍是“奢侈”。

年1月4日,河南省疫情防控阻击战号角响起,胡广勇从这一天起就再也没有回过家。第一他要协调院内各个科室人员和物资流动,第二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在特殊时期,他要带领全体医务工作者时刻处于紧急备战状态,容不得半点马虎。

疫情严重时,他电话基本全天没停,多是在外地的乡亲打来,咨询核酸检测、打疫苗等情况,还有一部分镇子上的患者,身体出现不适情况,专门打电话找他问诊。

“一年天,我有医院,在家的每一天都弥足珍贵。”胡广勇表示,自己不是机器,也会有精疲力尽的时刻,但为了患者他无数次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

胡广勇和他的荣誉墙

他开玩笑说,自己的办公室有神奇的魔力,无论自己多疲惫,一进办公室就“精神抖擞”,见到患者来看病,他立即会以十二分的热情为患者诊治。

医院有休息室,下班后这就是他温暖的“巢”。

早上7时,他会准时起床洗漱,换上白大褂,到住院区挨个巡查病房,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随后吃点早餐,到各个科室转一圈,咨询各科室情况。8时,他开始坐诊,直至22时,医院,洗漱回屋。日复一日,18年未变。

从除夕当天早上8点,到春节上午10点,他通红着双眼为各个科室交代各种注意事项,丝毫不觉得自己“唠叨”。

临回家时,他专门跑到副院长张振江办公室,叮嘱他中午一医院做的核酸检测样本送至新医院,以免耽搁群众办事。说罢,他赶紧回家,以免错过了给老母亲拜年。

采访中,胡广勇眼中虽有疲惫,却有种斗志昂扬的气质。医院的院长在上任的时候,医院尚且亏损严重,短短三年,他招揽医学人才、购置新设备,提高医护人员待遇,设立好赏罚制度,使医院面貌焕然一新,来医院就诊者大大增加,至今已实现扭亏为盈。

年8月22日,原武镇中心卫生院医院签署紧密型医联体协作协议,医院的诊疗能力。率先通过了平原医院审核,医院做好了铺垫工作。目前该院已建设完成“”急救中心大楼,即将投入使用,为深入推进原武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再迈新台阶添砖加瓦。

胡广勇下班后,是张振江副院长值班。张振江是一名全科主治医师,今年37岁,是院里出了名的热心肠。

14时30分,60多岁的包女士气喘得厉害,张振江通过详细问诊、查体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若不及时控制,恐会在未来几天进一步加重症状。了解到患者已进行口服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他建议其输液。

“大娘,不要因为过年而有所忌讳,身体好才是第一位。”张振江微笑着告诉包女士,平时要注意保暖,作息规律,清淡饮食。他陪着患者办理住院手续,给各科室提前用对讲机联系相关事宜,为患者节省了大量就诊时间。

21时,小镇上一名群众又来咨询病情,张振江尽管劳累,依然和颜悦色地为他解答。

“在临床一线,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医生必须耐得住性子,不骄不躁,沉着应对。现在是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时期,对于所有医生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能为群众解决一些小问题,也算是较为安定的时刻。”张振江告诉记者。

有一句话叫做“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张振江最大的愿望是群众能够平平安安,少生病乃至不生病。

张振江在值夜班

年9月,由张振江主导的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立,中医馆医生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为前来看病的村民问诊,提供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中医理疗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需求,为群众看病提供了“新选择”。如颈椎病、腰椎病患者,看病不用出乡镇,非常便捷。

“中医馆”的开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基层群众乐于接受的中医药技术,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就医需要,也通过中医理疗方式为他们缓解病痛开辟了新的途径。待中医馆有明显起色后,他发挥了“革命一块砖”的精神,前往其他科室开展工作。

年5月,患者周女士因支气管扩张,医院就诊,有一种药周女士离不开但四处购买无果,医院。得知此消息,张医院,最终从隔壁的乡镇卫生院协调来了相关药品。后来一位腰椎病患者来此求诊,也是他尽心尽力救治,缓解了其病痛。

为患者垫付医药费、背患者上下楼······类似的事情在胡广勇、张振江等医护人员身上不断发生着,患者和家属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护师时刻准备上前线

抗击疫情义不容辞

贾小菊是一名护师,在此工作有20多年了,她性格外向,乐于与人沟通,很多患者表示,和她聊聊天,自己的病就先“好了”三成。

“叔叔您在家,儿子儿媳都孝顺,孙子孙女围着,现在连重孙都有了,这多幸福啊!健康最重要,清早起来看到阳光明媚,花是红的,草是绿的,老伴对您也好,还有啥不满足的?”一大早,贾小菊就开启了“碎碎念”模式,“哄”得一位高血压患者乐开了花。

贾小菊说,她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能处理好关系,全靠“礼貌”二字,这个礼貌是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怀,人和人之间的关心是可以感受到的。

“您好,请问医院做核酸吗?”

“可以,医院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5点都可以前来做核酸检测,但建议您上午来做,这样的话下午6点左右就可以查出检测结果,能节省您的时间。”贾小菊听到电话里有人咨询回答道。

事实上,医院所有护师在上班期间,医院“话务员”的角色。有不熟悉医院的公用电话,她们会及时接听,并随时做好笔记,将大家的诉求转交到相应科室,医院的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有5名护师,巾帼不让须眉。在疫情防控期间她们主动申请前往平原示范区防控卡点,冒着风雪为路人做核酸检测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喊过累。

疫情期间,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并不轻松,最繁忙的时候,她们要在一天内采集近份核酸样本,一天忙下来,她们几乎累得走不成路,但第二天仍然坚持到岗继续工作。

记者手记

为了和基层医生们共同“欢度”这一新春佳节,我从早上六点半起床开始收拾包裹,早上8点准时到达这所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存在的有历史韵味的乡镇卫生院。

这里没有太过优美的自然环境,没有发达地区优越的软硬件设施,甚至一台CT都要让院长胡广勇列入年度大事计划之中,并以此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无论是细心、热心的张振江医生,还是对待所有人都温柔以待的贾小菊护师,他们的身上有着最热忱最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乡村医生的精神,他们的身上映射的是我国无数乡村医生为守护一方百姓身心健康,设身处地,扎根基层的风骨,这种风骨筑起了健康中国的基石。

在和胡广勇院长聊天的过程中,他除了展望卫生院的光明未来之外,还提到了目前基层卫生院人才匮乏的担忧。自己退休后,年轻医生会来吗?会留下吗?

我想,一些贫困地区、偏远地区的群众,同样在担忧这样的事情。毕竟,年轻一代要考虑结婚生子、生活便利、教育条件等因素。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年4月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5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乡镇卫生院3.6万个,诊所(医务室)26.4万个,村卫生室60.9万个。

他们中的每一位基层医生,平均要服务数百名群众的身心健康。如何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如何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何完善他们的软硬件设施,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1
查看完整版本: 20名医护守护3万乡亲健康,春节坚守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