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bdfyy/xwdt/呼吸,是人体最为简单的动作,却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极其重要的呼吸器官,具有强大的生理功能储备能力,平时只需1/20的呼吸功能便能维持正常生活,一旦出现问题却常常被忽视。
专家介绍:俞小卫
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七、八、九届江苏省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呼吸病专业委员会气管镜介入学组成员,第四、五届常州市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州市医学会理事、防痨协会理事,常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精于呼吸系统各种疑难病的诊治和危重患者的抢救,擅长软、硬气管镜下呼吸道疾病的介入治疗:气道肿瘤及一些良性病变的冷冻、氩气刀、电刀电凝、电切和微波治疗,气道各种支架的置入,软、硬胸腔镜下胸膜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当了30多年呼吸科医生,俞小卫透过小小的“线索”,“侦破”过许多疑难“案件”。他看病不仅果断敢为,对患者更怀有一种极端负责的细致与关爱。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自称只是个普通医生的他,以医德为根基,做着一个优秀医者该做的一切。
剥茧抽丝,诊病好比破案
手术一天坐不下去,门诊一天站不起来——这是俞小卫的工作写照。
周二上午、周五上午,城中院区门诊;周三上午,阳湖院区门诊;查房、手术、会诊、疑难病例分析、科室业务学习、紧急情况随叫随到......
这是他从医的第32个年头,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多如牛毛,但在他面前都不复“嚣张”,“看病这件事,其实像破案一样,医生好比侦探,剥茧抽丝,不断接近真相,所以一定要细。”俞小卫说。
所谓细,是在诊疗过程中寻找蛛丝马迹。
首先是摸清病史。
“我看病时对每个患者的问诊和查体都会很认真,拿准了症状体征,这样才有机会发现问题。”
几年前,有一名70多岁的老人,吃了灭鼠药被家属送到了二院抢救,当时老人处于昏迷状态,呼吸衰竭,虽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氧饱和度仍旧很低。
下级医生请他去查看患者,俞小卫仔细查看患者并翻阅了患者在当地的抢救病历后,很肯定地说:“患者还吃了有机磷农药。”他叮嘱马上查血胆碱酯酶活性,结果出来了,很低。遵循他的判断,经积极抢救,老人救活了,一询问,原来当初老人担心光吃灭鼠药可能死不了,又喝了两口甲胺磷农药。
如此神奇,医生们询问“福尔摩斯·俞”的秘诀。
线索就藏在眼皮底下。
“当医生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俞小卫解释到,查体时,患者瞳孔如针尖、两肺湿罗音、心跳慢,这些用单纯的有机氟灭鼠药中*无法解释,再有患者在当地抢救时应用了20mg阿托品,居然没有阿托品中*的症状,说明患者体内有与其相拮抗的药品,症状加上患者用药情况,由此便能推断了。听完俞小卫的解释,医生们恍然大悟。
责无旁贷,做好生命选择题
“金牌侦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有一番刻苦求学的经历和不为人知的苦工夫。
年少时,俞小卫经常患扁桃体炎发热,喉咙口火烧火燎的,饭也吃不下去。幸而,村里头有个“赤脚医生”,一针下去,没两天少年又活蹦乱跳了。
“原来医学这么神奇!”俞小卫有了长大替人解决病痛的梦想。为了梦想,俞小卫一刻也不敢放松。因为成绩优异,他被选拔到金坛华罗庚中学读书,每次回家及返校,他都得坐上两个多小时的轮船。
年
他终于走进了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也开始了他学医之路。“学医辛苦啊,每当看到那些学工科的同学,节假日都去游山玩水了,我心里羡慕,可是我哪还有什么时间去旅游啊,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俞小卫感叹道。
医院实习期间,俞小卫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传染科的陈宗英教授。这位教授非常严格,治学严谨,查房时她要求每个床位医生要熟记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因为是传染病房,不让带病历进病房,汇报病史时就必须把患者的病史、各种报告都背下来,传染患者住院周期长,病历、各项报告厚厚一大叠,全部背下来对医生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考验。每逢陈教授查房,俞小卫的心里都很紧张。
这种严格而不机巧的作风,让他受益匪浅,不仅培养了他博闻强记的本领,也使他至今仍保持着总查房前一天查看患者病历和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
年
俞小卫毕业后,来到常州二院工作,临床各科的轮转,加上自身的勤奋好学,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临床基础和理论功底。每每遇到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总令他兴奋又难忘。
定专科时,俞小卫选择了当时二院内科科室中最缺人手的呼吸内科。
“呼吸就是生命,呼吸科医生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在做生命选择题,一旦选错方向,生命就此走上截然不同的方向。”受到抢救危重患者时的触动,他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年,非典(SARS)来袭,已是常州二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的俞小卫跟着老主任韦国桢站到了防治的最前线,成为了当时常州市非典防治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在为防治非典临时搭建的简易病房里,俞小卫每天要面对许多发热患者,特别是从外地尤其是从疫区回来的发热的患者,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他却说“作为医生,哪里都是一线,选择了这个职业,责无旁贷”。
当年,韦国桢主任作为非典防治组长,需要负责整个常州市疑诊患者的会诊,为二院的发热患者会诊的职责便落到俞小卫身上。虽然后来常州没有确诊的非典病例,但“虚惊”却少不了。俞小卫记得,当年神经科收治了一名患者,高热不退,医务人员们如临大敌,俞小卫二话没说,带头进病房会诊,确诊患者是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医疗战线如战场,只有勇往直前,才有可能战胜病魔,胆怯只会被唾弃。”
带着这种责无旁贷的信念,年H5N1型禽流感、年甲型H1N1流感、年H7N9型禽流感……那些与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对抗的一线阵地上,从未缺少过他风风火火的身影。
常常帮助,攻克世界医疗难题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的墓志铭,从19世纪开始,在医学界流传至今。
这句话,也是俞小卫刻入心扉的“金句”。
现在,常州二院三个院区呼吸科年门诊量6万多人次,年住院多人次,疑难杂症层出不穷,许多几十年前被认为是罕见病的病症,在今天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大家都想尽快治好病,然而“医生也是一个很遗憾的职业,不可能把每个患者都医好,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做到满意”。所以,俞小卫始终想着的,是如何用更好的治疗方法解除患者的痛苦。
近年来,俞小卫不断引进各种新技术、新疗法,如今,二院呼吸内科的软硬气管镜下介入技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肺血栓旋切术、肺栓塞射频消融术、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等技术都已达到国内先进、江苏省内领先水平。年起,他组织开展的硬质气管镜下放置Y形镍钛合金支架手术,填补了江苏省内该领域技术空白。
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不仅让俞小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让他有了一批“铁杆粉丝”患者,发病时追着他在城中、阳湖两个院区看病。
俞小卫有过一名宜兴的肺炎老年患者,医院几乎该用的高档抗生素全用了,患者一直发热、肺部灶仍在扩大,家属打听找到了俞小卫,经他会诊,原来患者得的是隐原性机化性肺炎,并非我们日常讲的感染性肺炎。经他医治,患者痊愈了,特地从宜兴赶来他的门诊复诊。
“俞主任看过了,我就可以放心了。”他的“粉丝”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多年来,被俞小卫发现的早期肺癌患者并得到及时手术的患者不计其数,“当所有医生都能看出是癌症,此时肯定不是早期癌症。”他经常告诫年轻医生们,“要善于捕捉早期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早识别,为患者赢得更多生机”。
在俞小卫看来,整个呼吸内科就像一支*队,只有把士兵训练好,这支*队才会有战斗力,“光杆司令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会被活活累死”。
除了呼吸内科的知识,俞小卫还强调一个“通”字。
“疾病的表现五花八门,各学科之间有交叉,所以内科各专科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普内基础,只有这样,才会在诊疗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内科皆通的他一直这样要求科室的年轻医生。
在他的带领下,近年来,常州二院呼吸内科在肺癌、呼吸系统疾病介入诊疗及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江苏省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最近,俞小卫有了一个新想法:在病区建立“科史走廊”。
他说,二院呼吸内科的口碑和成绩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科室的传承不能断。“我们这代人做事不仅靠兴趣,更看重责任、使命感。”老主任们的影响力延续至今,现在,俞小卫依旧保持着每天研读医书、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进展至深夜的习惯。
在他看来,医生每学一点新的东西,都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这已不仅仅是爱好、职业、事业,更是身为一名医者的情怀和使命。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来源:常州市医学会、常州新周刊
编辑:陶燕君
校对:陆人杰、陆云鸥
审核:王燕
投稿邮箱:jkc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