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扁平疣医院 http://www.globalmacrotrader.net/feidian/2496.html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低度恶性肿瘤性疾病,与LAM细胞增殖、播散导致的肺部囊状病变、胸部和/或腹部乳糜液蓄积、腹部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淋巴管平滑肌瘤等)相关。LAM可散发或与结节性硬化症(TSC)相关,TSC是一种与癫痫、认知受损、多器官肿瘤相关的遗传性肿瘤疾病。
LAM细胞增殖的分子基础可能为TSC1/TSC2基因突变后导致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过度活化。LAM几乎仅发生于成年女性,约5/万,但在成年男性及儿童中亦有报道。LAM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可明显超过年龄相关的下降速度,达到2~4倍甚至更多,常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LAM患者胸部CT表现为多个薄壁圆形囊腔,易发生气胸及乳糜性胸腔积液。LAM患者出现乳糜痰、乳糜肺炎并发症者较为少见。现报道1例淋巴管平滑肌瘤合并乳糜肺炎并文献复习。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2岁。因咳嗽咳痰1年,气喘半年,加重1周于年4月12日入院。年4月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未予特殊治疗。年12月患者因气喘住院,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小圆形透亮影,双肺散在斑片影,磨玻璃影。诊断间质性肺炎,予莫西沙星(0.4g/d)及甲泼尼龙(40mg/d)治疗7d后出院,患者咳痰、气喘无明显改善。
入院查体:
年4月初患者气喘加重,年4月5日门诊胸部CT提示双肺小囊状透亮影,小叶间隔增厚,双肺散在多发斑片影,磨玻璃影,右肺为重(图1)。
体检:体温36.6℃,脉搏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6mmHg。双下肺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心、腹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动脉血气分析:pH值7.40,动脉血氧分压56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2.6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21mmol/L,HCO3-20.2mmol/L,碱剩余?5mmol/L,动脉血氧饱和度89%。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14×/L,红细胞计数4.79×/L,血红蛋白.0g/L,血小板计数×/L;丙氨酸转氨酶18U/L,天冬氨酸转氨酶15U/L,肌酐58μmol/L,尿素氮4.30μmol/L,甘油三酯0.96mmol/L,血糖4.20mmol/L;凝血酶原时间14s,凝血酶原活动度8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3.1s,凝血酶时间18.7s,纤维蛋白原3.13g/L,国际标准化比值1.08;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均在正常范围。
风湿免疫相关抗体、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胞质型和核周型、抗角蛋白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均阴性。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未见异常。患者气喘明显,肺部囊状病变多,行肺功能检查易诱发气胸,风险较大,故未行肺功能检查。因患者为年轻女性,前期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胸部CT提示多发小囊性影,考虑LAM,故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水平为.2ng/L。痰乳糜试验(苏丹红染色)阳性。腹部CT提示,腹膜后可见多发低密度团块影(图2)。
入院治疗:
考虑LAM合并乳糜肺炎,予西罗莫司(2mg,1次/d)治疗20d后,查血药浓度为14.32μg/L,将西罗莫司改为单日口服1mg,双日口服2mg,患者气喘症状明显改善后出院。继续西罗莫司维持治疗,定期复诊调整西罗莫司剂量(1~2mg,1次/d),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5~10μg/L。
2个月后复诊时,西罗莫司改为单日口服1mg,双日口服2mg,查血药浓度为8.62μg/L;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变改善(图3A);腹部CT示,腹部病灶缩小(图3B)。
8个月后复诊时西罗莫司口服1mg,1次/d,查血药浓度为4.94μg/L;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变较前好转(图4A);腹部CT示,腹膜后未见到明显病灶(图4B)。18个月后复诊时西罗莫司口服1mg,1次/d,查血药浓度为4.78μg/L;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图5A);腹部CT示,腹膜后未见到明显病灶(图5B)。自年4月开始使用西罗莫司后,患者血清VEGF-D水平逐渐下降,6个月后为.1ng/L,9个月后为.8ng/L,18个月后为.9ng/L。
讨论
LAM患者胸部高分辨CT的特征性改变为多个薄壁圆形界限清楚的含气囊性病变。除囊性病变外,可出现复发性气胸,常伴有乳糜性胸腔积液。本例患者初诊时其肺部CT除囊性病变外,还伴有斑片影及磨玻璃影,极易误诊。患者病程中无发热,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等感染相关指标均正常,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使用西罗莫司后,患者症状好转,肺部斑片影及磨玻璃影吸收,增厚的小叶间隔恢复,结合痰乳糜试验阳性,提示患者肺部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斑片状病灶并非感染,应考虑乳糜瘀滞所致,可称之为乳糜肺炎。乳糜痰少见,除LAM外可见于淋巴管瘤、胸淋巴管扩张、*甲综合征、白塞病及医源性损伤等。痰液苏丹红染色、痰液甘油三酯检测、淋巴管造影等可用于乳糜痰检测。其机制可能因为支气管树与并行淋巴管的结构异常,抑或乳糜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LAM出现乳糜痰者少见,可能为3%~7%。
LAM患者中出现乳糜肺炎者较为少见,目前仅见2篇相关文献报道。本例患者与文献报道的2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有咳嗽咳痰,胸部CT除囊性病变外存在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斑片影,西罗莫司治疗后咳嗽咳痰明显好转,肺部小叶间隔恢复,磨玻璃影、斑片影吸收,但肺囊性病变无明显变化。文献报道的2例患者均曾因乳糜胸行胸膜固定术,术后才出现乳糜痰及乳糜肺炎,可能由于LAM细胞增殖导致胸导管阻塞影响淋巴回流,使淋巴液进入胸腔及纵隔,胸膜固定术后方使大量淋巴液进入肺淋巴管。本例患者不曾发生过乳糜胸,而出现乳糜肺炎。
LAM的诊断标准为特征性(10个薄壁圆形界限清楚的含气囊性病变)或符合性(2~10个上述囊性病变)胸部CT表现,且肺活检符合LAM病理标准;或者特征性胸部CT表现及下述任何一项:肾血管肌脂瘤;胸腔或腹腔乳糜积液;淋巴管平滑肌瘤或淋巴结LAM受累;确诊或拟诊的TSC;血清VEGF-D水平高于ng/L。年美国胸科协会联合日本呼吸学会制定的LAM诊断和管理临床指南中首次将血清VEGF-D水平高于ng/L纳入诊断标准,可有效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有创检查。血清VEGF-D主要来源于LAM细胞,仅在LAM患者中升高,在其他肺部囊性病变及不合并LAM的TSC患者并无显著升高。其血清水平超过ng/L与肺活量进行性下降及残气量进行性增加有关。VEGF-D水平高者肺部囊性病变更重,更多出现乳糜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及淋巴管受累。经西罗莫司治疗后,血清VEGF-D水平下降。本例患者经西罗莫司治疗后,血清VEGF-D水平下降。既往LAM的治疗有限,部分重度LAM患者甚至需要接受肺移植,占肺移植患者的1.1%,但因LAM的肿瘤特性,移植后肺部可重新出现LAM细胞。自年美国胸科协会联合日本呼吸学会发布LAM诊断和管理临床指南后,西罗莫司成为首选药物,因其可抑制mTOR的活化,从而阻断LAM细胞增生。对肺功能差或肺功能下降速度过快者、有症状的乳糜胸或乳糜腹者、肾血管肌脂瘤或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管肌瘤者、TSC相关LAM者,可考虑使用西罗莫司,推荐血药浓度为5~15μg/L。
西罗莫司治疗后,患者症状、生活质量改善,乳糜性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吸收,肺功能提高,血管肌脂瘤体积缩小。本例患者使用西罗莫司治疗后腹膜后病灶几近消失,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考虑腹膜后病灶为LAM细胞增殖、淋巴液瘀滞所致淋巴管平滑肌瘤。既往研究未提及西罗莫司对LAM患者乳糜肺炎的治疗效果。乳糜肺炎的一般治疗包括低脂饮食、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等,严重者需要结扎、栓塞乳糜导管。文献报道的患者曾低脂饮食6个月未起到明显效果,经西罗莫司治疗后,本例患者及文献报道的2例患者胸部CT示肺部增厚的小叶间隔改善,磨玻璃影、斑片影吸收,提示西罗莫司对LAM所致乳糜肺炎疗效良好。有研究发现,停用西罗莫司后患者肺功能再度下降,故目前认为除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妊娠等情况时,西罗莫司需长期使用。然而,西罗莫司等mTOR抑制剂长期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最小维持剂量等均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总之,LAM合并乳糜肺炎较为少见,易误诊,临床医师需加强对本病的认识,VEGF-D对诊断、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西罗莫司对该病疗效显著。
文章来源:邓燕,汤昆,赵建平,等.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合并乳糜肺炎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59(05):-.
赛氏云学苑,您的互联网学术交流平台!
赛氏
云学苑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