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
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
通报疫情最新情况
广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11月14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会面30例,其余99%的感染者在隔离观察、高风险区筛查或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检测中发现。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例、轻型及普通型例,感染者有医院、医院隔离观察治疗,情况稳定,无重型、危重型患者。
14日94.8%的新增感染者在海珠区
广州市本轮疫情规模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当前每日新增个案数仍处于高位。
海珠区:14日94.8%的新增感染者在海珠区,高度集中在凤阳街康鹭片区高风险区域内;近期赤岗街客村片区、江海街桂田片区新发病例数下降明显。
白云区:前期社区聚集性疫情的两个增长点嘉禾街长红村和同德街粤溪村风险区内首日实现社会面零感染报告,疫情攻坚取得初步成效;
番禺区和荔湾区:疫情增速下降,趋于稳定;
天河区:疫情仍有波动;
越秀区:矿泉街近2日感染人数仍在增加。
总体上广州市疫情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并存,本地疫情与外地输入疫情交织叠加,社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难度持续加大。
广州已启用6医院
开放2万余张床
基于当前疫情形势,经过综合研判,集中优势力量攻坚海珠疫情,实施快筛快转,在高风险区由医护人员上门采样,早发现早隔离。
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原则,统筹各级各类医疗资源,建立完善阳性感染者转运调度机制,医院、医院、医院,实施分类收治。
由于感染人数增长较快,正加快医院建设,建成一个使用一个,迅速扩容,快速提升收治能力。
截至14日,广州市共启用6医院、开放2万余张床位,投入医务人员多人,主要用于接收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观察。医院为每名感染者提供包括洗漱用品、耳塞、眼罩在内的生活用品爱心包,对老人、孕妇、儿童感染者提供人性化关怀。
10月22日本轮疫情以来,所有感染者情况均稳定,无一重型、危重型病例。
海珠区
即清即解
对符合解隔条件的楼栋果断解隔
“按照‘即清即解’的要求,我们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对符合解隔条件的楼栋果断解隔。”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晓初介绍,11月14日24时起对后滘片区、桂田片区的部分区域调整为低风险区,赤岗街、瑞宝街、江海街等6条街道的部分区域解除临时管控措施,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控措施。
统一标准
免费向重点管控区发放物资包
管控区的物资供应和医疗保障始终是市民群众关切的大事,海珠区如何优化相关措施?
傅晓初表示,海珠区全力优化管控区物资保障工作。截止目前,已向管控区投放生活物资包.2万份,总重量吨。统一标准,免费向重点管控区发放物资包。同时,在原有配送物资的基础上,重点加大水果、蔬菜等货品的供应。
建立线上一键下单、线下快速配送的一体化模式,解决城中村物资供应下单难、配送慢的问题。因地制宜试行“管控区内的线下商家开通线上采购”“管控区外电商平台采购”,让管控区的居民多一种选择多一份温暖。组织“电商配送先锋队”,由电商平台与属地街道精准对接,通过发布购物指引,优化骑手点位分布等措施,解决物资配送“最后一米”的问题。
今天多名医护人员
对高风险区进行单人单管上门采样
在畅通就医渠道方面,海珠区建立儿童、孕产妇、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台账,由驻点医疗组开展日常健康管理及救治服务。针对确诊病例,优先转医院救治,轻症及无症状患者转运至健康驿站及医院治疗。目前已转运例。
在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配备50辆专车,组建40人的爱心购药志愿者队伍,做好服务衔接和闭环管理。在管控区域设置医疗保障点47个,名医护人员24小时在岗提供医疗服务。已累计提供医疗服务人次,其中外送门诊就诊人,外送住院人,有67名孕妇成功分娩。
“针对部分高风险管控区的实际需求,今天我们安排多名医护人员,加大力度对高风险区进行单人单管上门采样,做快做深做透核酸检测。此外,继续采取中药作为辅助预防和治疗措施,累计发放68.12万剂。”傅晓初称。
政府热线已累计受理
涉疫情工单件
傅晓初表示,为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海珠区进一步畅通的诉求反映渠道。10月23日以来,政府热线已累计受理件,其中涉疫情工单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督促责任单位主动认领,及时、高效、高质解决。“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主动作为,不断优化提升服务水平,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越秀区
12个区域实施
“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管理措施
越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环介绍,近期,越秀区陆续出现散发阳性个案,越秀区迅速对发现病例的12个区域实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管理措施。在这些区域,每天安排医护上门进行核酸采样,逐户上门送生活物资。截至14日,共配送生活必需品订单单。
同时,越秀区开通生活和医疗服务保障热线电话,重点